[实用新型]改进的落地鼓脚承接机构无效
申请号: | 98224596.3 | 申请日: | 199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342437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0-06 |
发明(设计)人: | 陈仓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仓文 |
主分类号: | G10G5/00 | 分类号: | G10G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申民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落地 承接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述及一种改进的落地鼓脚承接机构,特别是一种通过承接机构连接落地鼓和支撑脚架,以使落地鼓的支撑更具稳固性,且降低影响鼓肚振动的因素。
一般传统落地鼓的支撑方式是在鼓身上设有支撑孔,再利用三个固定座直接用螺钉固定支撑孔,并在固定座上固接支撑脚架,藉以形成一支撑面而使落地鼓与地面保持适当距离;但是,上述支撑方式因落地鼓环箍上的安装部使得相互支撑脚架间的距离角度无法等分形成120°,而是以110°、115°、115°相互间隔。因此,所形成的支撑面无法达到充分支撑落地鼓的效果,况且鼓身上开设支撑孔,不仅使制造程序变得麻烦复杂,而且对鼓身而言更是造成一大伤害。再者,由于支撑孔位于鼓身一定位置,当鼓手因搭配乐器不同而须变换落地鼓的摆设位置时,常因支撑脚架相互间隔不同而须搬动落地鼓,或先将支撑脚架拆除后再作适当调整。但又并非在上述调整后就能使摆设位置完全搭配。因此,有些鼓手常因上述麻烦的调整过程,而将要搭配的乐器一次作整体的摆设,再按不同歌曲或音乐作适当选择。但事实上,过多的乐器摆设更造成鼓手敲击时流畅性的降低,反而影响鼓声的整体品质。此外,利用固定座直接固定于鼓身上,不仅影响鼓声共振,使得鼓声显得沉闷无力,况且在某些特殊情况须将鼓身悬吊敲击,但因固定座已直接固定于鼓身上,使鼓身重量增加,将更不利于鼓身的悬吊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之缺陷,避免缺陷的存在。本实用新型是在落地鼓之环箍与支撑脚架间利用一承接机构,以使落地鼓与地面间具有一适当距离。上述之承接机构包括有一接合支撑脚架的连接结构,并于该连接结构上承接一由主、副夹体所形成的夹鼓结构,藉以接合落地鼓之环箍;利用上述承接机构连接落地鼓及支撑脚架,使落地鼓的支撑更具稳固性,且降低影响鼓肚振动的因素。
有关本实用新型之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说明如下:
图1为习知落地鼓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组合使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参阅图2和图3所示,它们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及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在落地鼓(图中未示)之环箍(图中未示)与支撑脚架2间通过一承接机构3连接,以使落地鼓与地面间具有一适当距离。上述之承接机构3包括有:
一接合落地鼓之夹鼓结构35,该夹鼓结构35为具有一主夹体31,且于主夹体31两侧以主夹体31为轴相互异向地延伸出一经弯折而形成的扣持部32和一衔接体33,且该衔接体33上设有一枢接孔331以接合一副夹体34,该副夹体34一侧延伸出一相对应连接枢接孔331之枢接部341,且该副夹体34相对应上述扣持部32之一侧延伸出一经弯折而形成的夹持部342,藉以与上述扣持部32形成一接合上述环箍之夹鼓区域;且该主、副夹体31、34间设有一调整结构,该调整结构具有一位于主、副夹体31、34间之弹性元件40,一位于弹性元件40内并贯穿主、副夹体31、34之螺柱41及一接合螺柱41之调整螺帽42,藉以调整扣持部32及夹持部342间的相对距离。
一接合支撑脚架2之连接结构5,该连接结构5与承接上述夹鼓结构35,其中,该连接结构5主要具有两片体51、52,该两片体51、52一侧一轴片轴53相互连接,且其一片体51之另一侧连接上述衔接体33,并于该两片体51、52上设有一组相对应支撑脚架2外径的转接孔54,且在轴片53上设有一固定件,该固定件可为一调整螺帽55及一箍件56组成,以连接固定支撑脚架2。
通过上述承接机构3连接落地鼓及支撑脚架2,使落地鼓的支撑更具稳固性,且降低影响鼓肚振动之因素。
参阅图4和图5所示,它位为本实用新型之侧面剖示和组合使用示意图。如图所示,先将主夹体31之扣持部32扣住环箍11,再利用调整结构之调整螺帽42旋入螺柱41使弹性元件40收紧,此时,藉副夹体34之枢接部341使副夹体34向主夹体31移动,且使扣持部32及夹持部342的相对距离缩短,藉夹持部342夹合环箍11,并使相互承接机构3等分形成120°间隔,使落地鼓1的支撑更具稳固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仓文,未经陈仓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245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遥控交流电源开关装置
- 下一篇:车床的切削速度调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