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隧道专用通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8225234.X | 申请日: | 199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3618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2-02 |
发明(设计)人: | 徐灿根;任彩琴;吴蓉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上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35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专用 通风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专用通风装置,属通风设备技术领域。
现有通风装置主要由风筒、电机、叶轮等构成,其电机直接与叶轮相连,且叶轮上的叶片为风扇型结构,其叶片的相对厚度(即最大厚度δmax和弦长L的比值)较大,在实际使用时,存在着效率低,噪声大等缺陷,影响了通风设备的使用效果,尤其在压力较高的隧道中更难适应其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能适应隧道使用环境要求,具有明显的节能降噪效果的隧道专用通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隧道专用通风装置,主要包括风筒,置于风筒内的电机和叶轮,叶轮由轮毂和叶片构成,其特征在于还同时包括置于风机和叶轮之间的轴承箱,轴承箱通过导叶固定在风筒内壁上,所述叶轮上的叶片为外窄内宽的机翼型结构。
为实现更理想的使用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轮毂可为流线型结构,所述叶片的最大厚度δmax和弦长L的比值可为0.05~0.10;所述轮毂上的叶片数为8~16片;所述的叶片和轮毂可为压铸成型。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电机和叶轮之间设置轴承箱,既可支撑电机和叶轮,又能在工作时对电机主轴进行冷却、润滑,提高运转可靠性;同时根据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对叶片进行机翼型结构的优化设计,使叶片的相对厚度(δmax/L值)相对较小,提高了叶轮的压力系数;流线型的轮毂设计,则进一步提高了叶轮的气动性能,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坚固,重量轻、强度高、适用面广,外观质量好等综合特性,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因电机与叶轮直接相连及叶片相对厚度较大而存在效率低、噪声大等缺陷,能有效实现大流量的通风排风,节能效果明显,并可较大幅度地降低运转噪声,适用于铁路、高速公路、地铁、矿山等隧道中的通风换气。
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半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叶片的叶形型线图。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风筒1、置于风筒内的电机4、轴承箱3、叶轮2、导叶5等构成,叶轮2和轴承箱3通过电机主轴与电机4相连,轴承箱3置于电机4和叶轮2之间,导叶5的两端分别与风筒1内壁和轴承箱3外壳相连。所述的叶轮主要由叶片7和轮毂6等构成,叶片7为外窄内宽的机翼型结构,系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根据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在计算机上对压力、风量、噪音及气流分布指数、叶形参数和转速等进行优化比较,并调整最大叶片厚度δmax和弦长L的比值与上述各参数的影响关系,从而确定机翼型叶片合理的δmax/L值为0.05~0.10,将叶片自低部向顶部分成A、B、C、D、E、F6个断面,即形成如图3所示的各断面叶形型线;同时在计算机上对流线型轮毂6也进行优化设计。
将经计算机优化设计后确定的机翼型叶片及流线型轮毂图纸进行放样,按投影图、曲线图精确地制作样板模,再进行模具制作。选用防腐蚀轻合金材料在模具上分别压铸成型叶片7和轮毂6,并装配构成叶轮2,轮毂上的叶片数为8~16片;然后按普通风机的装配工序将电机4,轴承箱3,叶轮2,导叶5安装于风筒1内。使用时根据隧道内车流量的多少、车种不同、隧道容积和陡度等情况选择通风装置的规格型号进行安装调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上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上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252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流往复式给煤机
- 下一篇:汽车净化消声复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