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强型玻璃纤维风管无效
申请号: | 98226330.9 | 申请日: | 1998-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4083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29 |
发明(设计)人: | 孙卫宁;刘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宁建筑材料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28 | 分类号: | F16L9/128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鸥 |
地址: | 21000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强型 玻璃纤维 风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系统部件,尤其涉及空调系统中的玻璃纤维风管。
目前,在中央空调系统中,风管与风管的连接,特别是对玻璃纤维风管的连接,由于受材料的限制,接头部分一直是薄弱部分。按国家行业标准,采用的是法兰。由于其本身笨重,即风管自重与接头自重不成比例,且存在着漏气,因而效果不理想。人们也设计了一些新的连接方式,但机械强度仍然不够,极易损坏玻璃纤维风管本身,而且又易造成新的漏气、不保温的连接点,使得效果也不是理想。另外,在空调风管的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风管内部始终处在正压力之中,特别对于玻璃纤维风管而言,会经受不住长时间的正压力而从内向外膨胀,导致风管变形或破损。人们设计在每隔一段风管位置上安装上外箍以解决这一问题。但外箍却存在着本身笨重、体积大、安装不方便的毛病。在风管使用过程中,由于关机不同步等原因所造成的风管内瞬间产生的巨大负压力,使得风管四周向内凹陷,导致风管变形或破损,而外箍却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设计一种新的玻璃纤维风管,以克服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玻璃纤维风管的一端卡入一个金属材质制成的与风管形状相同、管径略小于风管的接头,接头中部四周有弧形的加强筋,加强筋上固定连接有定位片,在风管的中部有金属丝管洞穿风管的上下或左右两个端面,在风管两端面内的金属丝上套有金属管,在风管两端面外的金属丝两通过螺帽分别与两端面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玻璃纤维风管一端上的接头机械强度大、重量又轻、成本低、结构简单,不会增加新的漏气、不保温的薄弱部分,无冷凝泄漏,避免了风管在安装过程中可能的形变,无须再进行其它辅助工艺,使安装简捷方便。同时,又解决了玻璃纤维风管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耐正压力不足的缺陷,也消除了风管在关机瞬间所产生的负压对风管的破坏,延长了风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丝管截面示意图。
实施例:
参阅图1:在玻璃纤维风管1的一端(图1中是面向读者的一端),有一个形状与玻璃纤维风管1相同、管径略小于玻璃纤维风管1的内衬式接头2卡入玻璃纤维风管1的这一端,内衬式接头2是用金属材质制成的;内衬式接头2中部一圈四周是弧形的加强筋3,在每一面的加强筋3上焊接有两片很薄的定位片4,使得卡入玻璃纤维风管1内的内衬式接头2正好是一半;将玻璃纤维风管1与卡入的内衬式接头2部分用特种密封粘接剂胶水或螺钉螺母固定连接;在玻璃纤维风管1的中部是金属丝5洞穿玻璃纤维风管1的上下两个端面并用螺帽8将在玻璃纤维风管1上下两个端面外的金属丝5的两端分别与玻璃纤维风管1的上下两个端面固定连接。
参阅图2:金属丝5洞穿玻璃纤维风管1的上、下两个端面,在玻璃纤维风管1的上、下两个端面内的金属丝5上套有金属管6;在金属管6两端与玻璃纤维风管1上、下两个端面内侧之间有垫片7;在金属丝5与玻璃纤维风管1上、下两个端面外侧之间有垫片9;螺帽8将金属丝5在玻璃纤维风管1上、下两个端面外的两端与玻璃纤维风管1的上、下两个端面固定连接。
当安装时,将玻璃纤维风管1的一端上固定连接的内衬式接头2的部分(还有一半)再卡入另一个玻璃纤维风管1的没有内衬式接头2的一端内,定位片4正好分隔并连接两个玻璃纤维风管1,用特种粘接剂胶水粘接定位片4。内衬式接头2中部四周的加强筋3使内衬式接头2的强度增加,内衬式接头2在两个玻璃纤维风管1内的部分较长,使玻璃纤维风管1之间连接的部分机械强度大大增强。当使用时,遇到正压力较大,玻璃纤维风管1从内向外膨胀,却受到了金属丝5通过螺帽8与玻璃纤维风管1上、下两个端面的固定连接的保护;当遇到瞬间负压力较大时,玻璃纤维风管1从外向内凹陷,却受到在玻璃纤维风管1内的金属丝5上套接的金属管6的支撑而得到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宁建筑材料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科宁建筑材料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263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