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滚筒分层给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8226933.1 | 申请日: | 199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343487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0-13 |
发明(设计)人: | 周俊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俊浩 |
主分类号: | F23K3/16 | 分类号: | F23K3/1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江南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丰海 |
地址: | 21402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筒 分层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正转炉排锅炉三滚筒分层给煤装置。
目前,正转炉排锅炉给煤装置大都为单滚筒结构,采用这种结构虽然也能实现分层给煤,但当干粉煤较多时,煤粉会失控自流,落在炉排上的煤层厚薄不均匀,燃烧效率不高。一旦有大煤块进入煤斗,还易卡住滚筒。另外,这种单滚筒给煤装置无搅和功能,易出现炉排面两边多块煤、中间多粉煤情况,使得火床不均匀,燃煤难以烧尽,也会影响燃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滚筒分层给煤装置,该装置的滚筒不会卡住、可提高燃煤的燃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三滚筒分层给煤装置,包括下壳体,下壳体的上方中间有闸门,闸门的下方有滚筒,面对该滚筒送煤方向的下壳体壁上固定有筛网。其结构特点是所说的滚筒为两个,该两滚筒呈一低一高交错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技术解决方案是在上述方案中的下煤斗口部接一上煤斗,该上煤斗内亦安装一滚筒。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下煤斗的滚筒为两个,且该两个滚筒一低一高呈交错设置,即便遇到干煤粉较多的情况,煤粉也不会失控自流,从而保证落在炉排上的煤层厚薄均匀,大大提高了煤层的燃烧效率。一旦有大煤块进入下煤斗,也不会出现滚筒被卡住的情况。又由于下煤斗的口部接有上煤斗,该上谋斗内亦设置一滚筒,通过该滚筒的旋转,在原煤进入下煤斗之前被搅和、疏松,使原煤大小均匀地落入下煤斗,进一步保证了块煤、粉煤能均匀地落在炉排上,使得火床均匀,燃煤可烧尽,燃烧效率高。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滚筒给煤装置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的B-B剖视示意图。
见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三滚筒分层给煤装置,包括下煤斗3,闸门7安装在该下煤斗的上方中间。闸门7借助于升降链轮10上、下可调。下煤斗3内安装两个滚筒4,该两个滚筒一低一高呈交错设置,并处于闸门7的下方。其中靠近下煤斗口部的一个滚筒高于另一滚筒。高位置滚筒之下设置一挡煤板9,该挡煤板固定在下煤斗3的内侧壁上。挡煤板9的作用是防止两滚筒4之间落下的煤直接落在炉排上。低位置滚筒之下安装有两层筛网8,两层筛网一长一短,相互间有一夹角,该两层筛网亦固定在下煤斗3内侧壁上。下煤斗3的口部接有上煤斗1,上煤斗内安装一滚筒2,该滚筒2为螺旋状滚筒,其上的螺旋片自两端向中间的螺旋方向相反。滚筒2的安装位置与滚筒4相平行。
另外,滚筒2、两滚筒4和炉排轴6的端部均装有链轮,它们相互间借助于动力源(电机)、链条5联动。
本实用新型运行时,由动力原(电机)带动上滚筒2、两下滚筒4和炉排轴6转动。原煤先由上煤斗1内的滚筒2均匀搅和后送入下煤斗3,再由两滚筒4送到筛网8上,最后由筛网8过筛后,将大块煤弹入正在运行的炉排上,小块煤或粉煤直接落在炉排上。从而使落在炉排上的燃煤下大上小、颗粒分布均匀,大大改善了燃烧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俊浩,未经周俊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269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