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净化节油器无效
申请号: | 98227516.1 | 申请日: | 1998-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344567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0-20 |
发明(设计)人: | 严渝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严渝麟 |
主分类号: | F02M27/04 | 分类号: | F02M27/04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南京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栗仲平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净化 节油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汽车用的净化节油器。
现有技术中有很多种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和很多种节油装置,除装在排气管中的净化器以外,其余大多是使汽油或柴油燃烧得更充分,以节省油料并使尾气更净化,所以节油与净化两种功能可由一件装置同时完成。按工作原理分为以下几种:1、改善燃油雾化状态;2、使燃油与空气的混合更充分,3、电子多次点火。这几种装置均可在不同程度上改进汽车燃油的燃烧效果。但目前已有的产品节油与净化效果尚不够理想,其中一些结构复杂,不宜推广使用。
本申请将提供一种全新的汽车净化节油装置,它不仅能使汽车燃油燃烧的更加充分,使汽车尾气更加净化并达到节油效果,而且结构简单,宜于推广。同时,这种装置还能用于汽车车厢内空气的净化与消毒,或用于居民住宅内或公共场所的空气净化。
完成本发明任务的技术方案如下:汽车净化节油器,在壳体中设置一个与电源连接的高压发生器,其输出与一个网状电极连接,网状电极的正、负两极之间、两极与壳体之间均绝缘,壳体的内腔经管道与汽车化油器相通。这里所说的高压发生器是一个直流升压电路,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高压发生器。使用时,将汽车电瓶或其他电源接到高压发生器上,为其供电,高压发生器将低压变为1-2万伏的直流高压,并将该高压接通到网状电极上。在该电极作用下,周围的空气被充分电离,成为带有高能电荷的空气离子,同时氧原子产生的O-的高能级瞬间与O2复合成臭氧分子。汽车发动时,进气管内的气流形成低压,将净化节油器壳体中的电离气体吸入汽缸。这些电离空气与雾化的燃油混合,形成气溶胶。气溶胶在遇到电火花时,会瞬时完成氧化燃烧。同时由于电离空气带有较高能量,改善了燃烧环境;氧离子与臭氧的化学活性又高于常态氧分子,几种有利因素都促使燃油充分燃烧。这种充分、完全的燃烧,可明显达到节油与净化两个效果。这一技术方案有以下优化设计;为了提高网状电极对空气的电离作用,可采用以下结构;正极制成金属网状,可为筒形、球形或其他形状,负极为板状、针状或线状,置于正极网的中间。最佳方案是正极制成筒状,负极位于圆筒中央的轴线上,为若干放射状排列的长极,板的边缘为多齿状,以利尖端放电。汽车净化节油器出气管道末端,可联结一个喉座。该喉座是一个制成法兰盘垫圈形状的三通。喉座可以方便地安装到汽车化油器与进气歧管的中间,使净化节油器的壳体与汽车化油器连通。为防止网状电极的正极与负极之间产生爬电现象,可在正、负极之间的绝缘子上,设置若干同心圆状的沟槽。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与现有技术截然不同的原理实现汽车的净化节油,由于带电空气离子的高能量及氧离子、臭氧分子的高氧化性,使燃烧更充分。本方案可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降低50-70%,碳化氢降低30-40%;节油率达到2-16%;同时可使汽车的动力性能显著提高。安装后一、两周内,汽缸内原有的积炭可被燃烧消除,起到自动清洗发动机的作用。本实用新型还可用于其他领域,如住室、车厢等处的空气净化:将本设计中壳体的出气口脱离汽车发动机,用风扇通到室内或车厢,即可利用电离空气杀菌,除尘,净化空气。
现结合附图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防爬电的绝缘子部分剖面图;
图3为喉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在汽车上安装的示意图。
实施例1、参照图1:汽车净化节油器,在壳体1中设置一个高压发生器2,通过电源线3与汽车电瓶连接,其输出与一个网状电极连接。其中正极4为筒形金属网状,负极5为八条放射状排列的极状电极,置于正极网的中轴处。壳体的内腔经管道6与汽车化油器相通。参照图2,两电极均固定在绝缘子7上,绝缘子的两面设有若干同心圆状的沟槽8。参照图3、图4,管道6的末端设有一个法蓝盘垫圈状的三通9。该三通安装到汽车化油器10与发动机歧管11之间,即可将净化节油器壳体内腔与化油器连通。在净化节油器的壳体上,应开设若干进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严渝麟,未经严渝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275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