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浆机无效
申请号: | 98228911.1 | 申请日: | 199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330707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固华;杨彦克;叶跃忠;潘绍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1/00 | 分类号: | E02D31/00;E21D11/38 |
代理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坚 |
地址: | 61003***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浆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工程防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地下工程的裂缝补强、渗水堵漏机械技术领域。
目前国内地下工程防水中使用的注浆机主要用于渗漏水治理和基础及地下工程围岩加固、裂缝注浆等方面,注浆机体积较大、笨重,注浆机导浆管道主要以纤维橡胶管与阀门组成。使用时,利用空压机输人的气体推动活塞挤压浆液产生压力,将化学浆液挤向喷浆嘴。每台注浆机只有一个注浆喷嘴,注浆过程施工人员要把握喷浆嘴向受浆嘴注浆,但一次只能向一个受浆嘴注浆,受浆嘴为细钢管截断而成,埋在需注浆的部位,有时喷浆嘴与受浆嘴用铁丝扎紧连接,施工时劳动强度大、施工进度慢。对于高分子堵漏材料注浆、裂缝注浆补强及多工位堵漏极不方便。在工程结构裂隙治理方面,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研制了一种“弹簧大针管”注浆机具。但注浆压力小,且同样存在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浆机,它能有效地进行多工位同时注浆,提高施工进度。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它由坐落在支架上的耐压贮浆罐、带快速接头的透明尼龙导管、与快速接头相配的三通及喷浆嘴、阀门、压力表和受浆嘴组成,罐体两端贯通,罐体上端的罐盖设有密封装置和进气阀,罐盖经过进气阀门用胶管与带有气门芯的进气嘴相连。压力表设在罐盖的进气管上,罐体下端设有与导管相连的总阀门,导管通过快速接头与三通和喷浆嘴连接,每个支路均有一个阀门与喷浆嘴连接。罐体外部设有液面显示装置,液面显示装置由透明有机玻璃管制成,两端分别与罐体顶部和底部连接。喷浆嘴与受浆嘴之间以插接方式连接,外加弹簧力固定。施工中视不同工位使用两种受浆嘴,嵌入式受浆嘴两端外径带有凸台,其一端埋入需注浆工位,另一端可插入喷浆嘴并用弹簧夹固定;粘贴式受浆嘴的粘贴端为盘形,插接端外径带有凸台,使用时,将盘形底部粘贴在需注浆工位,插接端与喷浆嘴连接并用弹簧夹固定,即可进行注浆施工。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和优点在于可采用若干根带快速接头的尼龙导管与几个三通相连,最多可接通九个喷浆嘴,达到多工位同时注浆的目的。喷浆嘴与受浆嘴以插接方式连接并用弹簧力固定,方便而快速。不但节省了人力,而且还可提高施工进度。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管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喷浆嘴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嵌入式受浆嘴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粘贴式受浆嘴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喷浆嘴与受浆嘴连接示意图
以下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它由坐落在支架1上的耐压贮浆罐2、带快速接头的透明尼龙导管3、与快速接头相配的三通4及喷浆嘴5、阀门、压力表7和受浆嘴8(9)组成,罐体两端贯通,罐体上端的罐盖10设有密封装置和进气阀11,罐盖10经过进气阀门11用胶管与带有气门芯的进气嘴15相连。压力表7设在罐盖10的进气管上,罐体下端设有与导管3相连的总阀门6,导管3通过快速接头与三通4和喷浆嘴5连接,每个支路均有一个阀门12与喷浆嘴5连接。罐体外部设有液面显示装置13,液面显示装置13由透明有机玻璃管制成,两端分别与罐体顶部和底部连接。喷浆嘴5与受浆嘴8(9)之间以插接方式连接,外加弹簧夹14固定。施工中视不同工位使用两种受浆嘴8(9),嵌入式受浆嘴9两端外径带有凸台,其一端埋入需注浆工位,另一端可插入喷浆嘴5并用弹簧夹14固定;粘贴式受浆嘴8的粘贴端为盘形,插接端外径带有凸台,使用时,将盘形底部粘贴在需注浆工位,插接端与喷浆嘴5连接并用弹簧夹14固定,即可进行注浆施工。使用前先检查贮浆罐2及管路密封情况。开启进气阀11,关闭总阀门6和各支路阀门12,将高压气筒与进气嘴1 5连接并充气至一定压力,在压力表7上观察稳压情况,如有漏气部位,拧紧漏气处接头即可。开启罐盖10,灌入化学浆液,液面高度可在液面显示装置13显示。用高压气筒向贮浆罐2充气,当气压达到0.2~0.5兆帕,开启总阀门6和支路阀门12,让浆液充满导管3并从喷浆嘴5中喷出,即关闭阀门12,此步骤在堵漏时非常重要,目的是防止渗水倒流。将喷浆嘴5插入已固定在注浆工位的受浆嘴8或受浆嘴9中,用弹簧夹14固定,开启阀门12开始注浆。并观察注浆速度,视注浆速度对压力作适当调整。使用完毕后,用丙酮等溶剂清洗罐体内壁和导管内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289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绕型保健腰带
- 下一篇:一种带有超速挡的汽车变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