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活污水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8229691.6 | 申请日: | 199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340770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29 |
发明(设计)人: | 汤天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汤天益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分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7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活 污水 净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净化装置。
现有对生活污水的处理,采用常温厌氧发酵技术,结构为一个池体,池体一端为进口,一端为出口,这种结构常使水流短路,在进、出口之间的水流通道之外,形成较大的相对不动区域,至使污水长期滞留,浮渣累积,使中、上层水微生物分布少,过分集中于底层,活性不足,以致降低其降解消化功能,排出的固形物逐渐增多,影响治理效果,处理后的污水一般都难于达到GB8978-88的二级标准。本专利申请人于1985年申请了专利《低浓度粪水的的处理设备》,该技术着重于截留固形物和破解浮渣,其不足处在于:因发酵间单一纵隔,用倒顺管引流,不能形成上、中、下水层转移换位的水流全池运动,水流短路尤存,出现较大面积的相对不动区域,累积沉渣,相对缩短进水的滞留时间,减少了发酵间的降解消化功能,增大后端处理装置的负荷,虽相对于传统方式处理效果有所改善,但仍达不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的一级标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克服水流短路,能消减相对呆滞水域,高技分解污水中有机物,结构简单的生活污水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生活污水净化装置,包括发酵池体、盖、池体上设进水管和出水管,池体内部由隔板纵向、横向截隔成多个腔室,腔室之间的隔板上设斜管,依次连通各腔室,各腔室内均安装扫刷。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具有如下几个特点和好处:
1.采用隔板纵横多段截隔,可截留固形有机物,使其依据体积、重量按流向先后降沉。
2.采用斜管导流,造成各截隔腔室内的上下水层反复翻流,由此破碎和转移浮渣,同时冲击底部分沉渣泛起,并给浮渣接种微生物,使其活化降解。
3.多段截隔与斜管导流的结合,可消减水流短路,消除短路形成的相对不动区域,增长流程,确保进水的滞留时间,还可使上下水层互动,使其充分降解消化。由于发酵池的降解消化功效高,所以还能延长发酵池的清淘时间,一般为3-8年,从而可节省入力和财力。
4.扫刷泛渣,使池体底层大面积呆滞的沉渣因扫刷的微动而泛起,大量在中层水域飘浮,解决了中层水域的微生物缺乏问题,同时上层的浮渣因斜管导流而转移,在中层水域与沉渣相遇并附着,从而大大提高了中层水域的降解消化功能。
5.结构简单,只采用了隔板、斜管和扫刷,不用机电设备,建造方便,投资较小。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所需达到的污水排放标准单独使用,也可配合二级或三级终端处理设备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实施例:参见图1,本生活污水净化装置的结构为:一个发酵池体1,和密闭池体的盖7,池体1一端设进水管2,另一端设出水管6,池体1采用隔板3纵向、横向截隔成多个腔室9,各腔室9之间的隔板3上设一排斜管4,斜管4的管口应低于发酵池内最大气压的液面位置。斜管4依次连通各腔室9,使之形成上下翻流的水路。扫刷固定于池体1内设的横梁8上,悬伸进至池体1中、下部,使之由水流带动,而将池体底层的沉渣泛起,解决中、上水层微生物话性不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天益,未经汤天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296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轮胎耐久性试验机
- 下一篇:一种有语音、液晶显示的全自动吸油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