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林式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98230276.2 | 申请日: | 1998-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338076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15 |
发明(设计)人: | 孙纲要;曾献友;龚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纲要;曾献友;龚爱军 |
主分类号: | B01D45/08 | 分类号: | B01D45/08 |
代理公司: | 益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汪惠平 |
地址: | 4132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粮食加工除尘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林式分离器。
现有旋风式分离器,采用侧面切向进风,高速气流沿外筒壁作自上而下的旋转运动,杂质在离心惯性力作用下粘附在外筒壁上,因自重沿侧壁下降分离,结构见附图,它具有以下几个致命的弱点:
1、制造困难。
a:材料放样下料,拼结复杂。
b:选材要求高,如用铁皮则易穿,如用玻璃则损耗较大,并且难以粘牢,不能碰撞。
2、高度要求大。
旋风式分离器采用顶部出风,理论上讲,高度越高,含尘气流在其内部旋转次数就越多,分离效果就越好,但因此而带来的后果是制作成本增加,占地广,厂房建设成本加大。
3、占地广。
如果处理风量大,就需多个并联使用,下接收集斗,需占用较大的空间。
4、压损大,电耗高。
理论上要求进风口风速越高,则分离效果越好。但风速越高,风网压力损失越大,阻力越大,整组风网所配电机就越大,电耗就高。
5、难密封。
底部漏风2%,分离效果下降5-10%,漏风5%,效果下降50%,漏风15%,则分离效果趋近于零。
6、难下料。
旋风式分离器一般底部采用关风器下料,但粮食加工厂柔性杂质较多,关风易堵塞,从而时常烧坏皮带和关风电机,影响分离效果。
7、适用面窄。
对40-50微米以内的杂质,分离效果较好,除此之外,分离效果只有50-60%。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分离器上述缺陷,使其具有阻力小、无能耗、占地少、制作简单、成本低、效果好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分离器由机体[1]进风口、[2]出风口、[3]及杂物出口[4]组成,在机体[1]内的进风口[2]与出风口[3]之间没有杂物滞留分离件[5]。
本实用新型的机体[1]呈扁倒▲形,下部呈漏斗形。
本实用新型的杂物滞留分离件[5]为密布的片、棍、条状物,在机体[1]的盖板[6]下部横或斜或竖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杂物滞留分离件[5]为置于进风口[2]与出风口[3]之间的滤网。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完美地实现了其目的,分离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如下优点:
1、阻力小。
在不考虑初次沉降的除尘风网设计中,按正常的设计留出全压和风量的余量后,在风机前的任意位置添装林式分离器,就能有效清除大杂和90%的轻杂,无需更换风机,增大电机。
2、能耗小。
旋风式分离器采用关风下料,既易堵塞,又增电耗。林式分离器利用物料的自流性和料封性能,自然下料,不堵,能耗小。
3、占地省。
林式分离器的安装方式因自重轻而采用吊装方式,占空不占地,特别有利于旧厂改造。
4、制作简单。
和旋风分离器相比,至少可省去80%的工期。
5、成本低廉。
无高速气流通过,不易磨损,故选料方便。
6、效果明显。
采用本林式分离,全年增收节支可达7万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杂物滞留分离件[5]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图4是现有旋风式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
参见附图,林式分离器,由机体[1]、进风口[2]、出风口[3]、及杂物出口[4]组成,在机体[1]内的进风口[2]与出风口[3]之间设有杂物滞留分离件[5]。机体[1]呈扁倒台▲形,下部呈漏斗形。杂物滞留分离件[5]为密布的片、棍、条状物,在机体[1]盖板[6]下部横或斜或竖设置。杂物出口[4]下部设有开启门[7],在机体[1]上没有观察孔[8]。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杂物滞流分离件[5]为角钢焊接在盖板[6]下部,角钢以长度方向向下并稍向进风口[2]方向斜置。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其他结构同实施例一,其不同之处是杂物滞留分离件[5]为横置于机体[1]内进风口[2]与出风口[3]之间的钢片。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其他结构同实施例一,其不同之外是杂物滞留分离件[5]为竖置于机体[1]内,进风口[2]与出风口[3]之间的滤网。
本实施新型的工程过程与原理如下:
参观图1、图3,启动抽风机C工作,有谷物通过的风选器A中的轻质杂物沿管道进入本林式分离器B,从进风口[2]进入,遇到杂物滞留分离件[5],粘附其上,因自重而下降落下,适时视需要而从杂物出口[4]排出。另通过了本分离器的微小杂物继续进入除尘器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纲要;曾献友;龚爱军,未经孙纲要;曾献友;龚爱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302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