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薄壁筒体构件无效
申请号: | 98231113.3 | 申请日: | 1998-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343240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0-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本淼;陈力勇;毛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本淼 |
主分类号: | E04C3/00 | 分类号: | E04C3/00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陈立武 |
地址: | 4156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薄壁 构件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混凝土薄壁筒体构件。属于混凝土预应力构件技术领域。尤其适用于高层建筑无梁结构楼层的一次成型水泥浇注。
一般的框架型预制楼板铺设结构存在着载重量大防震性差,预应力不够,隔音效果不好,使用时不能方便用户随意间隔的缺陷,而使用实芯构件或厚壁管件的一体成型水泥浇注楼层除了仅仅在重量上产生幅度很有限的减轻外,其他方面均无明显改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薄壁筒体构件。使用这种构件可以使与其一体成型水泥浇注的楼层大幅度减轻重量,增强预应力,增高防震性,而且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又便于使用者自行设计居室间隔和实施装饰修理。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混凝土薄壁筒体构件,它由筒管(2)和封闭筒管(2)两端管口的筒底(1)组成,所述筒底(1)以至少二层以上的玻璃纤维布(1.2)叠合而成,各层玻璃纤维布(1.2)之间由一层硫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或铁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1.1)相粘接,筒底(1)两侧板面亦分别复盖有一层硫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或铁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1.1),同样,所述筒管(2)以至少二层以上的玻璃纤维布筒(2.2)叠套而成,各层玻璃纤维布筒(2.2)之间由一层硫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或铁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2.1)相粘接,筒管(2)内腔表面与外柱面亦分别覆盖有一层硫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或铁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2.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混凝土薄壁筒体构件的主体筒管(2)管壁如上述是以玻璃纤维布为基料卷制的玻璃纤维布筒(2.2),其套叠层可以少到仅两层,而各层玻璃纤维布筒(2.2)之间只是具有一层浆体的硫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或铁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2.1)涂层作为粘接层夹于其中,故使得筒管(2)管壁既固若坚果又薄如纸筒,其内腔空间容积相应成倍增加,从而大幅度减轻了与之一体成型水泥浇注的楼层层面重量,而由于筒管(2.2)内腔呈内圆柱形孔道,故使其整体现浇的预应力大大增强,可防高震级地震,由此构成的楼面平板没有框梁,因此可任由使用者间隔居室而不必考虑类似传统框梁结构楼面的承载问题,且这种楼板由于一体成型浇注,封闭效果好,其构件的筒管(2)两端管口亦封闭故同时又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薄壁筒体构件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筒底 1.1-硫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或铁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
1.2-玻璃纤维布 2-筒管
2.1-硫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或铁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
2.2-玻璃纤维布筒
参照附图,该实施例的混凝土薄壁筒体构件采用柱模卷制方法,在一长2.2米,柱径φ0.2米的柱模上卷绕一层长2米的玻璃纤维布筒(2.2)。然后在该布筒(22)柱面覆盖一层浆体硫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或铁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2.1),然后再在该层硫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或铁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上卷绕一层上述玻璃纤维布筒(2.2).待胶凝材料自行凝结固化后退出柱模,将所得布筒沉入硫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或铁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浆池使其筒体柱面与内腔表面同时覆盖一层硫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或铁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后即取出,由此形成筒管(2).然后在筒管(2)两端管口粘上其圆径与筒管管口管径匹配的筒底(1)即成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例混凝土薄壁筒体构件。上述该构件的筒底(1)取材玻璃纤维布(1.2)为基面,在其两面各覆涂一层硫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或铁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1.1)浆体,然后在其中一面依次加叠一层玻璃纤维布(1.2)和一层硫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或铁铝酸盐水泥无机胶凝材料(1.1),所得板料即可裁制成与上述构件筒管(2)管径匹配的筒底(1),本例中的筒底(1)圆径约等于φ0.2米,构件长约等于2米。该例混凝土薄壁筒体构件还具有质地坚固、方便施工、与混凝土衔接效果良好且成本低的特点,样品试用效果明显,使用时只需将上述混凝土薄壁筒体构件与钢筋骨架布置好便可浇注水泥浆一次成型。使试验楼层结构预应力增强,自重减轻,使之能抗高震级地震,且用料减少,降低了建筑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又可使所建楼层更适应购楼者的选择与装修设计,促进房地产业的开拓与发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本淼,未经王本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311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