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线音频接收机无效
申请号: | 98232083.3 | 申请日: | 199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3694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15 |
发明(设计)人: | 林竭庆;龚华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科华俐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16 | 分类号: | H04B1/16 |
代理公司: | 厦门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线 音频 接收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线广播音频接收装置。
无线广播与有线广播系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功能单一,利用在有线传输广播信号中同时传送控制信号而达到在终端识别和管理的则未见报道。随着通信广播的发展以及人类物质、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在无线广播的基础上,利用在有线传输广播信号中同时传送控制信号和多频道音频信号,达到在接收端进行识别与管理,实现有线广播的多功能、多用途的目的已成为人类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既具有收放音功能,又能对有线传输信号中含有的二次调制的管理信号进行解调,以达到接收多频道音频信号并在接收终端进行识别与管理的遥控管理式多用途多功能的有线音频接收机。
本实用新型由单一频道调谐中放及鉴相电路、管理码解调电路、微处理器与控制输入装置、LED显示电路、多频道调谐(选台)中放与鉴相电路、音频功放电路、扬声器和电源电路组成。单一频道调谐中放及鉴相电路包括单一频道调谐电路、中放电路和鉴相电路,单一频道调谐电路的调谐信号输入端外接有线广播信号源传输线的终端接口,输入自有线广播传输线的音频调制信号及管理码调制信号,单一频道调谐电路的输出端接中放电路的输入端;中放电路的输出端接鉴相电路的输入端,鉴相电路输出端接管理码解调电路的输入端,鉴相电路输出音频信号和管理码调制信号。管理码解调电路的管理码输出端接微处理器的I/O端口,微处理器从I/O端口输入经解调的管理码,经微处理器识别与处理后的调制控制码由微处理器的I/O端口接至多频道调谐中放与鉴相电路的调谐电路输入端进行控制与选台,多频道调谐中放与鉴相电路包括调谐电路、中放电路和鉴相电路,调谐电路输入端还外接有线广播信号源传输线的终端接口,调谐电路的输出端接中放电路的输入端,中放电路的输出端接鉴相电路的输入端,鉴相电路的输出端输出音频信号接至音频功放电路的输入端,音频功放电路的输出端接扬声器。所说的控制输入装置与微处理器的I/O端口连接,输入控制信号和接收机用户的其它信息,并进行综合处理后再实施其管理,控制输入装置可设遥控器,键盘等。LED显示器的输入端接微处理器的I/O端口。电源电路接至接收机各电路的电源供电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对有线广播的收放音功能,而且能对有线广播信号中含有的二次调制的管理码(信号)进行解调,同时将这些管理信号通过微处理器的识别与逻辑处理,实现对接收机进行功能性的控制和管理,使之具有自动开机、关机、自动频率切换、标准时间报时等功能,使闭路(有线)音频广播实现抗干扰、高音质、多频道、多功能、多用途服务的目的,与闭路电路一起形成完整的广播与电视服务网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单一频道调谐中放及鉴相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管理码解调电路原理图。
图4为实用新型的微处理器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多频道调谐中放与鉴相电路以及音频功放电路和扬声器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电路原理图。
以下就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电路原理给出一个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单一频道调谐中放及鉴相电路1、管理码解调电路2、微处理器3与控制输入装置4、LED显示电路5、多频道调谐中放与鉴相电路6、音频功放电路7、扬声器8和电源电路9组成。单一频道调谐中放及鉴相电路、多频道调谐中放与鉴相电路的调谐信号输入端RFIN1和RFIN2均与来自有线广播信号源传输线的终端接口连接,输入音频调制信号和管理码调制信号,单一频道调谐中放及鉴相电路对某一频道调谐、中放及鉴相后由鉴相电路输出端输出音频信号和管理码调制信号,实现一次解调,该信号经管理码解调电路的二次解调获得管理码,管理码输出端接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由控制输入装置控制,经识别与逻辑处理后由I/O端口,一路接至LED显示电路,一路输出调制控制码至多频道调谐中放与鉴相电路,对其进行控制、调谐等管理,使之输出用户所要求的某电台频道的信号,再经音频功放电路放大之后收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科华俐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科华俐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320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