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止回阀无效
申请号: | 98232843.5 | 申请日: | 199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345792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0-27 |
发明(设计)人: | 郑晓晋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晓晋 |
主分类号: | F16K5/02 | 分类号: | F16K5/02 |
代理公司: | 渭南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岳森 |
地址: | 714000 陕西省渭***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回阀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止回阀。
现在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止回阀种类较多,普遍存在的缺点是密封性能差,易造成介质回流,且能耗大,申请人于96年12月21日提出“柱塞式止回阀”专利申请(已授权,专利号为962364576),解决了常压下的密封问题。但是,当柱塞式止回阀在承受较高压力时,出现了以下问题;一是当高压介质压在密封橡胶塞上时,使其下部起固定作用的金属垫片受到很大压力,在压力作用下易使金属垫片弯曲变形,橡胶塞随即翻出,造成密封失效。二是,由于阀杆底部为一园形平面,橡胶塞直径大于阀杆底部直径,承受高压时,阀杆向下运动与阀体接触实现密封时,极易将橡胶塞突出部分剪切掉,从而使密封失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高压下也能够实现完全密封的止回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技术方案如下:止回阀由阀体、阀杆组成,阀体上有介质入口;阀杆位于阀体内,呈上形,其底部为圆形平面,上部为柱状杆,特别是在上形阀杆的底部外沿有环形凹槽,凹槽内有环形密封圈。
在上形阀杆的底部有与阀体介质入口相配合的斜面。
图1是止回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止回阀中阀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止回阀中密封圈A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止回阀中密封圈B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止回阀中密封圈C的结构示意图。
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详细叙述:
由图1、2,止回阀保持了ZL962364576柱塞式止回阀的结构,由阀体(1)、阀杆(2)组成,阀体(1)上有介质入口(3),阀杆(2)呈丄形,底部为圆形平面,上部为柱状杆。主要对阀杆的底部和密封部分作了改进,在丄形阀杆的底部外沿有环形凹槽(4),在环形凹槽(4)内嵌有环形密封圈(5)。此外,在丄形阀杆的底部有与阀体介质入口斜面(7)相配合的斜面(6)。
由图3、4、5,止回阀中密封圈的类型有A、B、C三种环形的橡胶密封圈,A型密封圈为圆台形,B型密封圈为球台形,C型密封圈为O形。采用这三种密封圈可使其边沿与阀体斜面(7)相贴或相切,从而更好地实现密封作用。
止回阀的工作过程是这样:当阀体内充满高压介质时,其压力作用在阀杆底部,在压力作用下,首先使橡胶密封圈发生形变,密封圈与阀体介质入口的斜面相接触,从而实现了密封,随即阀杆底部的斜面与阀体介质入口斜面相接触,使阀杆不再继续下行,这样就达到了阀杆承压,而环形橡胶圈起密封作用的目的,止回阀就可承受更高地压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在阀杆底部凹槽中嵌入密封圈,而阀杆承压,因此密封圈不会翻出,而导致密封失效。
2、阀杆底部有斜面与介质入口的斜面相吻合,因此不会对密封圈形成剪切。
3、阀杆承压,改变了原有柱塞式止回阀压力作用在橡胶塞上的弊端,使承压范围由常压提高至10MPa以上,使高压密封更加可靠,而且低压也无渗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晓晋,未经郑晓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328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吊扇叶架与叶片固结装置
- 下一篇:立式多级离心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