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调控式过滤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98233079.0 | 申请日: | 199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3720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4-05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鹏;渠长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29/01 | 分类号: | B01D29/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调控 过滤 分离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分离器,特别是在原过滤器两层滤芯之间充入电流变液体(简称ER流体)的介电颗粒的滤芯装置。
成品油在经过泵、管线、装油栈台、码头装车、装船运输或运送到用户手中时,会积聚较高的电位。由于现代燃油系统部件的精密度所要求,在石油产品的生产、贮运、使用过程中必须使用过滤器。研究表明,过滤时会产生比流动带电约高100倍的静电。且电荷发生量取决于过滤器内油品在孔内的流速,它基本上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增大。实践要求,研制出流量大,效率高,且起电量低的过滤分离器。为解决这个问题,通常的做法是把两种材料做成两层滤芯套在一起使用,让油品所带的正负电荷自行中和;在滤芯的后部设置一个缓和室,构成一个过滤器缓和体。由于此种过滤器主要从过滤油品的角度出发设计,因而限制了装油速率,并且也会产生较高的静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自动调控式过滤器装置,它不但能滤去油品中的杂质,而且能有效地消除进入过滤器前后的静电,并且能实现自动连续调节流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本装置内双层滤芯之间加一层介电颗粒,颗粒的粒径略大于滤芯的网眼直径。当油从过滤器中流过时,油液与介电颗粒接触,就形成ER流体。当产生静电时,在两层滤芯上分别就带上了正负电荷,它们就相当于ER装置的两个极板。这样,两层滤芯之间就形成了电场,静电压使ER流体产生电流变效应。ER装置消除静电的机理:ER装置有两个极板,可以近似地看作是一个电容,它的电阻是非常大。通过一根导线可把电荷引至ER装置上。由于连续相之中加入了弥散相的颗粒。当有电场存在时,弥散相粒子会发生极化,互相交织成链状,从而使ER流体工作。在此过程中,由于粒子从无规分布到链状或柱状结构,静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与热能,就消除了静电。当输入油品的流速增大,产生的电荷多,电场增加导致ER流体粘度增加或形成链状或柱状结构,导致油品不易从滤芯流过;当流速减小时,产生的电荷相应地减少,ER流体恢复原来的状态,油品就容易通过,从而形成自动调控状态。
由于只需要在原过滤器的两层滤芯之中充入介电颗粒,所以结构特别简单;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过滤器在滤掉杂质的同时,既消除了静电荷,又实现了自动连续地调节流速。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见图1、图2。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中1.上层滤芯2.分离垫圈3.介电颗粒4.下层滤芯
下面结合图1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该装置包括两层滤芯,分别由不同的材料组成,镶嵌于绝缘材料做成的分离垫圈(2)之上,中间充入介电颗粒(3),颗粒的粒径大于滤芯的网眼直径。当油由上层滤芯(1)流过时,油品与网眼摩擦产生静电荷,它就相当于ER装置的一个极板,油与介电颗粒(3)接触时,在每个时刻,就形成了ER流体,同时油从下层滤芯(4)流出时,也产生静电荷,它就相当于ER流体的另一个极板,两个滤芯之间的静电压就可使ER流体产生电流变效应,静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与热能。而当流速过大时,上层滤芯(1)与下层滤芯(4)的静电荷增多,静电压也随之增大,加于ER流体之上的电场随之也增大,ER流体的电流变特性使介电颗粒(3)排列成一定结构,阻置了油品通过,调节了流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330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反光交通路标
- 下一篇:打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