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钢瓶封头压延的直脱模具无效
申请号: | 98234080.X | 申请日: | 199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327469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7-07 |
发明(设计)人: | 张良奇;范康明;欧戌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海市黄岐良奇钢瓶总厂 |
主分类号: | B21D53/18 | 分类号: | B21D53/18;B21D22/2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思聪 |
地址: | 528248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钢瓶 压延 脱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延模具的领域,特别是一种钢瓶封头成型的直脱模具。
在传统的钢瓶封头成型生产过程中,须分两个工序来完成,首先用传统的压延模具压制出在开口部有压边凸缘的封头半成品,然后将半成品的凸缘及圆角部分经切边工序切去。之所以要人为地在封头开口部设置压边凸缘,是为确保传统压延成型过程中压边的稳定性和封头成型的质量。但这样的设计又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1.压出的凸缘又再切除,增加了材料的消耗,成本提高;2.由于凸缘的存在,封头成型后只能在上、下模之间分别通过专门的卸料、顶料机构出模,造成压机的工作行程增大,使压机的压制速度受到限制,生产效率难以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既节约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又可缩短压机工作行程,提高压制速度的钢瓶封头压延用的直脱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用于钢瓶封头压延的直脱模具,由上模板、下模板、凸模、凹模、凹垫圈等构成,特别之处在凹模与凹模垫圈之间装有弹性卸料装置,弹性卸料装置由弹性构件和退掉滑块构成;在弹性构件的弹力下,退掉滑块的端面可径向作用于凸模上。进一步地,弹性卸料装置的弹性构件和退掉滑块嵌装于凹模垫圈的凹槽内,退掉滑块的端面上方开有倒角。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优点作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压延封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脱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封头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钢瓶封头压延模具的基本组成与传统结构类同,即包括有上模板、下模板(图中没有画出)、凸模1、凹模2、凹模垫圈5等。凹模垫圈5在与凹模2邻接处开有两对称的凹槽6,由弹簧4和退掉滑块3构成的弹性卸料装置嵌装于凹槽6内,退掉滑块3在弹簧4弹力的作用下,其端面局部露出于凹模垫圈5的内壁之外,且退掉滑块3的端面上方开有倒角。
当成型用的板材放于模具上由凸模1向下冲压时,板材被压延、紧抱在凸模1上,并直接形成无压边凸缘的钢瓶封头工件7(如图3所示),压延成型过程中,工件7紧紧包住凸模1,并随凸模1穿过凹模2下行,由于凹模2与凹模垫圈5的相接处突出有退掉滑块3,在凸模1下冲压力及退掉滑块3端面倒角的相互作用上,退掉滑块3被径向压退入凹槽6内(如图1所示),使凸模1及工件7顺利地完全进入凹模垫圈5内,当工件7完全穿过凹模2后,工件7对退掉滑块3的径向作用力消失,退掉滑块3在弹簧4的作用下弹出,其端面径向作用于凸模1上。当凸模1回程上行时,紧贴凸模1表面的退掉滑块3阻挡了紧抱于凸模1上工件7的行程,从而将工件7从凸模1上卸下(如图2所示)。工件7卸下后,经下模板和工作台孔直接落入输送线的接收装置。
采用上述直接卸料、脱模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明显的优点:
1、压机的工作行程大大减少,压制封头的速度可提高25%;
2、使工件可直接从下模板、工作台孔落下,有利于工件的自动化输送,提高了生产效率;
3、取消了工件的压边凸缘,减少了材料的损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海市黄岐良奇钢瓶总厂,未经南海市黄岐良奇钢瓶总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340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换套、大破碎高效节能盘塔
- 下一篇:火车能量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