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瓶热处理中频炉无效
申请号: | 98234139.3 | 申请日: | 1998-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331677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04 |
发明(设计)人: | 张良奇;范康明;蒋昭;苏功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海市黄岐良奇钢瓶总厂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思聪 |
地址: | 528248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瓶 热处理 中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瓶生产过程中的热处理加热炉。
现有钢瓶热处理中频炉一般采用的是单直热直冷型,即:冷瓶从一端炉口直接进入感应器加热,加热到规定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从另一端炉口退出感应加热进行冷却。这种单层炉体结构的缺点是:(1)热量散失多,能量消耗大,效率低;(2)钢瓶由冷瓶直接加热到热处理温度,其升温速度快,炉内温度不平稳,温度难以控制,钢瓶经热处理后其材料的延伸率虽有提高,但其强度降低较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利用经加热后的高温瓶散发的热量对冷瓶进行预热,从而提高热效率、降低能耗,保证热处理质量的钢瓶热处理中频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钢瓶热处理中频炉,包括有炉体、装于炉体内的钢瓶输送装置和中频感应加热器等,特别之处是炉体呈半包围的密封结构,钢瓶输送装置为上、下热交换节,上、下热交换节将炉体分成上、下两层,中频感应加热器设置于炉体下层的最里端。进一步地,上、下热交换节由大链轮和链条构成,并由热交换传动装置驱动,将钢瓶径向滚动传输。炉体内上热交换节的里端对应设置有将钢瓶轴向传输的换向装置,换向装置由链轮、链条、链条上的拨叉及换向传动装置构成,对应换向装置的下方设有气缸升降装置和换位推瓶气缸,可将钢瓶推入中频感应加热器,中频感应加热器的出口则与下热交换节对接。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的B-B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优点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主要包括炉体3、上瓶机构、上热交换节12、下热交换节13、换向装置、中频感应加热器19、气缸升降装置17、换位推瓶气缸16、输送线4等。
上瓶机构设置于炉体3的端口,由提升传动装置1、链轮8、10、链条9和托瓶架7构成,径向将钢瓶22提升至炉体3端口;上、下热交换节12、13由大链轮11、14、链条和热交换传动装置6构成,径向将钢瓶22输送出入炉体3;换向装置由链轮15、21、链条18、拨叉20和换向传动装置5构成,在炉体3内将钢瓶22轴向输送。
工作过程是这样的:上瓶机构由提升传动装置1通过链轮8和10带动链条9上的托瓶架7推动钢瓶22向上运动,将冷瓶送入炉体3端口上热交换节12上,由热交换传动装置6通过大链轮11和14带动上、下热交换节12和13按节拍运动,每运动一个节拍,上、下层各补充一个钢瓶22,并且每个钢瓶22自旋1/3周。当上层钢瓶运行至上热交换节13的尽头时(如图2B-B剖视图位置),由换向装置的传动装置5通过链轮15和21带动链条18上的拨叉20将钢瓶22推至气缸升降装置17上,气缸升降装置17下降,到位后,由换位推瓶气缸16将钢瓶22推入感应加热器19内加热,并将前面已加热的钢瓶22推至下热交换节13上,当下热交换节13上的钢22运行至出口的输出推瓶气缸2时,输出推瓶气缸2将钢瓶推出炉体3外至输送线4上,至此完成一次工作过程。
这样的结构,充分利用经感应加热后高温热瓶的热量,进行冷热量交换,使冷瓶在进入感应加热前已获得较高的预热温度,从而降低能耗,使炉内温度趋于平稳。经测试,本实用新型中频炉每处理一只钢瓶可节电0.584千瓦小时,每个炉每年可处理钢瓶54万只,节电31.5万千瓦小时,节约近36万元人民币,并且使钢瓶热处理达到了国家压力容器消除应力的标准要求,又保证了钢瓶材料的延伸率和强度不致降低,确保了钢瓶热处理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海市黄岐良奇钢瓶总厂,未经南海市黄岐良奇钢瓶总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341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