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表表扣无效
申请号: | 98234149.0 | 申请日: | 1998-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331198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杨石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石明 |
主分类号: | A44C5/18 | 分类号: | A44C5/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王雄杰 |
地址: | 51801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手表表扣。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手表表扣,采用之字形片进行扣压连接,该种连接方式容易脱落、容易变形、不易进行修复,并具有装配困难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扣接牢固、不易变形、整体性强、美观高雅等优点的手表表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由扣面1和底架2组成,扣面1及底架2的一端分别与表带连接,其中扣面1为一体开槽,扣面1底面有一园形扣眼与底架2上的拨钉26相互锁扣;底架2由架底21、长臂22、短臂23组成,长臂22和短臂23的一端与架底21转动连接,长臂22的另一端与表带连接,短臂23的另一端与扣面1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扣接牢固、不易变形、整体性强、美观高雅、易于修复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扣面1的平面视图及中心线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弹簧片16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扣面1中弹簧槽13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底架2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架底21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短臂23的侧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长臂22的侧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剖面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扣面1和底架2组成,底架2由架底21、长臂22、短臂23组成,长臂22和短臂23的一端与架底21转动连接,长臂22的另一端与表带连接,短臂23的另一端与扣面1连接。如图2所示,扣面1为一体开槽,扣面1是一体钢制成,有11、12、13、14、15五个功能位,其中11包括配带耳位、耳孔两面部份,与栓棒配合固定表带。本实用新型可根据不同表带的不同形状对11位进行变形,以达到配带的随意性。11与扣面1为一体,使扣与带结合牢靠,拉力有保障。12连接短臂23耳位,由耳位与耳孔组成,12与栓棒配合,固定扣面1与短臂23,达到扣面1、底架2的紧密衔接,12可根据需要变换宽窄、大小,因与扣面1为一体钢制成,变形、脱落的机率十分小。弹簧槽13是弹簧片16及弹簧17的载体,内装弹簧片16及弹簧17各两只。因为扣面1为一体钢制成,使13四壁坚固、规整技术参数高,对弹簧片16及弹簧17直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不会因扣面1的变形、错位或受到磨损,影响其寿命。14是扣面1面底螺丝位,每个扣面1面底有两个螺丝位,用于固定及开启扣面1的机关。本实用新型的易损件为弹片接触点,最短寿命可达十年以上,即使更换亦很能方便,表扣的机关及所有易损件都有载于扣面1内,加之巧妙设计,只需开启此位便可将扣内配件取出,对易耗配件进行更换及维修,对扣外观及其它位绝不会造成损坏,即便非技术人员也可轻易打开完成。这对以往带扣面之扣制一经成品便不能打开维修的现象是又一突破。孔15位于扣面1的面底关闭底架2时的拨钉位,配合弹片16及弹簧17将拨钉卡住。装饰槽10可根据需要取消或进行其它装饰。如图3和图4所示,扣面1内开有一扁长方体形弹簧槽13,弹簧槽13内安装有弹簧片16及弹簧17各两只,弹簧片16为一前端带有L钩19的凸形片,L钩19的钩部内侧成弧形变薄,中心位置有一长方孔18,弹簧17分别置于凸形片的两个台梯上。扣面1的底面有两个螺丝位14,螺丝钉穿过弹簧片16的长方孔18。当拨动16的凸形面,克服弹簧17的作用力,移动弹簧片16,致使两个L形钩19离开拨钉26的园头槽,扣面1脱扣打开。当压下扣面1与底架2结合时,由于弹簧17的作用力,致使弹簧片16的L形钩置于拨钉26的圆头槽中,使拨钉26的圆头刚好置于两个弹簧片16的L形钩头组成的圆孔中,因此,扣面1与底架2紧密扣住。如图5所示,底架2由架底21、长臂22、短臂23组成,长臂22和短臂23的一端与架底21转动连接,长臂22的另一端与表带连接,短臂23的另一端与扣面1连接。当表扣底架2中的21、22、23三部份闭合后,22与23自然藏于槽内,加之架底拨钉固定位26的配合,使整个扣底2与扣面1形成一体,精密、顺滑、高雅,配带后与手臂孤度相吻合,舒适坚实,从根本上解决了带扣面扣制与底架缝隙大,容易脱落的缺陷。如图6所示,于架底21上的凹槽24两侧上方有两个冲压出的槽25,使凹槽24内两侧臂位28凸起,闭合时卡住长臂22。架底11是扣的主体部件,连接扣与带。采取流线形设计,线条柔和、自然。因为采用实心钢质,具坚固、不变形之特点,与长臂22、短臂23配合精密。长臂槽内藏梯状设计位27,为重要功能位保证了长臂23的稳固性,且不增加扣的厚度。如图8所示,长臂22包括配扣面耳位、连接底架耳位、梯状设计位,可连接带框与底架2。如图7所示,短臂23由连接耳位与连接底架耳位构成。用于连接扣面1与架底21,当短臂22闭合后,与架底21在一个曲线上使扣面1平滑、自然至于底架2上。如图9所示,当底架2上的架底21与长臂22、短臂23闭合,并且扣面1扣于底架2上使整个扣面1和扣底2形成了一个平滑的一体,经精确计算与设计,钉位26刚好叉于15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石明,未经杨石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341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辐射和光化学反应装置
- 下一篇:三轮摩托车倒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