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股骨外侧翼内锁髓内钉无效
申请号: | 98234340.X | 申请日: | 1998-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351097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2-01 |
发明(设计)人: | 潘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滔 |
主分类号: | A61B17/72 | 分类号: | A61B17/7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荔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梁劲祥 |
地址: | 510602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股骨 外侧 翼内锁髓内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股骨中上段骨折用的股骨外侧翼内锁髓内钉。
目前,在骨科用于治疗股骨中上段骨折用的内固定器械主要有股骨内锁髓内钉,它主要由髓内棒和远近端内锁螺钉构成,其缺点是:1、远近端均需交锁,操作难度大;2、静力性固定存在着压力遮挡,不利于骨折愈合,延长治疗时间、增加病人的痛苦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了一种能保持良好的抗扭力的同时具有动力性固定且操作简便的股骨外侧翼内锁髓内钉。
本实用新型有一外侧翼控制板1,外侧翼控制板1的连接柱2卡插在髓内棒3的内腔4中,并通过固定螺钉5将外侧翼控制板1固定在髓内棒3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侧翼控制板示意图。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外侧翼控制板1呈直角长梯形,由于外侧翼控制板1的作用使本实用新型形成板轴混合结构,因而在不需安装近端内锁螺钉的情况下,同样具有良好的抗扭转能力,又可形成动力性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在使用时,先将外侧翼控制板1卡插在髓内棒3中,然后将髓内棒3连同外侧翼控制板1由股骨转子间窝插入骨髓腔内,骨折复位后,在瞄准器的协助下安装远端的内锁螺钉6,即可形成动力性固定并具有良好的抗扭转能力,产生了有利于骨愈合的骨折断端间的压缩应力,使病人尽早康复。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能保持良好的抗扭转能力且同时具有动力性固定(即压缩应力),有利于骨的愈合,操作简单、快捷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滔,未经潘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343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