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伪瓶盖无效
申请号: | 98234367.1 | 申请日: | 199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333643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18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云谦 |
主分类号: | B65D41/32 | 分类号: | B65D41/32;//10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729 广东省东莞市茶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伪 瓶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瓶盖,尤其是一种防伪瓶盖。
目前常见的防伪瓶盖,一般都由多个零件装配而成,开盖保护扣、支架筒等零件都是由金属材料制造的,因而各零件间的连接采用螺纹或其他方式,如外盖和开盖保护扣之间的连接采用螺纹,这些连接方式增加加工时间,同时瓶口与瓶盖连接的地方不够紧密,容易漏液。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用机械加工,全部零件由塑料注塑而成,改进结构,装配工艺简单的防伪瓶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伪瓶盖,由开盖保护装置和瓶盖体两部分组成,开盖保护装置包括开盖保护扣、外盖、扣环和环形底片,瓶盖体包括内盖、漏液盖、内筒、支架筒和密封圈,外盖的开口边与开盖保护扣熔接,内盖与漏液盖旋接后,漏液盖的开口边放入内筒内的环形凹台上,并进行熔接,内盖、漏液盖、内筒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放入外盖内,在支架筒的环形外凸缘下套入密封圈,把支架筒插入瓶口,使支架套的环形外凸缘及密封圈一起压在瓶口上面,然后把漏液盖的开口端压在支架筒上。在开盖保护扣内的环形凹槽内放入扣环、并在开盖保护扣的圆筒下口放入环形底片,把环形底片与开盖保护扣的圆筒边熔接。
由于全部零件由塑料注塑而成,同时改进了结构,因而装配工艺简化,降低了成本和不易漏液。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图2中本实用新型的开盖保护装置包括开盖保护扣1、外盖2、扣环7和环形底片8。瓶盖体包括内盖3、漏液盖4、支架筒5、内筒6和密封圈10内筒6的上口里面有环形凹槽,漏液盖4的下端压在内筒6的环形凹槽内,在二者的接触处进行熔接,内盖3与漏液盖4、通过简单的细纹旋接,漏液盖4内上部为一凹面,在凹面的周围开若干个孔,以便瓶内液体流出。把支架筒5的下部插入瓶口内,上部分插入使支漏液盖4内,其环形外凸缘支撑漏液盖4。内盖的顶面下面有向下的锥形凸起,漏液盖4上部分开口为喇叭形,二者锥度相同,使内盖3压在漏液盖4上时,起密封作用,不让液体流出。外盖2的底面与开盖保护扣1的圆筒上表面熔接,、内筒6底部有环形外凸缘,支撑开盖保护扣1的环形内凸缘。扣环7外面为圆筒形,里面内筒为大口向下的喇叭形,其圆筒形上面支撑内筒6的外环形凸缘,其内筒顶着瓶口外围的凸肩,起固定作用。开盖保护扣1的圆筒下面有环形的凹台,环形底片8放入此凹台,并把环形底片与开盖保护扣熔接。
开盖过程为:把开盖保护扣的竖直部分向下弯断,扭断外盖2与开盖保护扣1的熔接点,抽出外盖2,旋开内盖3后即可倒出瓶内装的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云谦,未经刘云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343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5D 用于物件或物料贮存或运输的容器,如袋、桶、瓶子、箱盒、罐头、纸板箱、板条箱、圆桶、罐、槽、料仓、运输容器;所用的附件、封口或配件;包装元件;包装件
B65D41-00 帽,例如顶盖、隆起密封件,即具有与颈部或确定倾注口的壁或出料口的外圆周接合部分的元件;用于封口件的保护性帽状盖,例如金属箔或纸的装饰性盖
B65D41-01 . 特别适用于容纳多种号码的
B65D41-02 . 没有刻痕线、撕裂条带、签条或类似的开启或拆开装置的帽或帽状盖
B65D41-32 . 带有刻痕线、撕裂条带、签条或类似的开启或拆开装置,例如便于形成倾注口的帽或帽状盖
B65D41-62 . 用于封口件的辅助保护性帽状外盖
B65D41-34 ..有螺纹的或类似的帽或帽状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