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缝纫机无效
申请号: | 98234394.9 | 申请日: | 1998-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331684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曲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曲波 |
主分类号: | D05B1/00 | 分类号: | D05B1/00 |
代理公司: | 广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海帆 |
地址: | 51050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缝纫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机动复卷芯线的电动缝纫机。
以往的电动缝纫机,尤其是微型机没有芯线复卷装置,所以当芯线用完后,必须进行手卷或利用手动缝纫机的复卷机构进行芯线复卷,很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利用电动缝纫机马达进行芯线复卷的新型缝纫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将传统的上、下摆动的拉线机构变为水平摆动的拉线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缝纫机,其包括马达(2),传动部分(3)及工作部分(4),其特征在于:在机体(1)上有主动绕线轴(5),轴(5)经传动部分(3)与马达(2)连接。由于在传统传动部分(3)的驱动轴上经皮带或齿轮组等传统传动机构将马达动力传送到机体(1)体表外设置的主动绕线轴(5)上;因此,当芯线用完后,可以将空的芯线辊套紧于轴(5)上,将大线团的线接于芯线辊上,起动马达(2)完成对芯线辊的芯线复卷工作。
本实用新型可作如下的完善;主动绕线轴(5)装在机体(1)的顶部,在轴(5)附近装有基本上与轴(5)平行的定线杆(6),定线杆(6)通过其与机体(1)之间的铰褶件可沿机体(1)上的开槽(7)向下折叠。轴(5)是相互套接的双管结构,也可以是插装在机体(1)的安装凹位内的附件。拉线机构的动力轴(8)上固定装有一对对应的凸、凹轮轮组(9),凸轮凸面上开有一环状凹槽AA′,凹轮凹面开有与AA′位置对应的凹槽BB′,摇臂(10)的中段由固定在机体(1)上的支点定位销(11)栓接,摇臂的一端插装定位于AA′和BB′凹槽之间,定位于AA′和BB′凹槽所构成的轨道上,另一端伸出机体(1)外。凸轮凸面从起点A位到1/4弧面的D位,呈渐凸变化,从D位至终点A′位呈渐还原变化;对应的凹轮的凹面形状与凸面状态呈对应变化。绕线轴(5)的露出机体(1)外。图3-1是图3中凸、凹轮组(9)之凸轮凸面展开图。由于轴(5)可以是双套管结构,因此,一方面在芯线辊复卷完成后,轴(5)可以按压回缩到机体(1)表面处;定线杆(6)也可以折叠回机体(1)内,使缝纫机更为紧凑。另一方,通过对应凸、凹轮组将动力轴(8)的转动转变为摇臂(10)的水平摆动,既不影响机体上底线和芯线的牵拉动作功能,又使缝纫机的体积更为紧凑。凸轮凸面以从其如位A开始至1/4弧面D位是渐凸,从1/4弧面C位至终位A′(A与A′实际上是重合的)为还原变化是一种较好选择;随着轴(B)的转动摇臂(10)便在凸,凹轮组的对应凹槽限导下作水平往返运动。往返运动的幅度大小,因缝纫机型号的改变而改变摇幅大小的改变;只要改变凸轮凸面的凸度及凹轮凹面的相应凹度便可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电动缝纫机上的手动轮(12)之轴(13)上设置了主动绕线轴(5),从而实现了芯线空辊的机动复卷功能;又因设置了凸、凹轮组(9)与摆杆(10)的配合结构将传统的摇臂上下运动的牵线机构改变为摇臂水平运动的牵线机构;从而降低了机器的高度,使微型电衣机更紧凑。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产品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产品之主动绕线轴(5)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1,本实用新型一种产品之主动绕线轴(5)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2,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产品之主动绕线轴(5)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牵线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1,本实用新型一种产品的凸轮凸面展开图。
图3-2,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实施例1
见图1,园柱状金属主动绕线轴(5)插装在带手轮(12)的轴(13)之园筒状凹位内(见图2-1)由传统的凸凹卡件卡位。(轴(5)可以作为附件拨出,另存)。轴(13)上固装的齿轮和与其配合的盘齿轮及其传动轴组成换向齿轮传动组件,该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曲柄、连杆组件配合将轴(13)的转动转变成针杆(15)的上、下往返运动。见图1,马达(2)经传动部分(3)之变速齿轮组与轴(13)配合,带动轴(5)转动。实施例2
参见图2,在主动绕线轴(5)的附近的机体(1)上固装有与轴(5)平行的定线杆(6)。(这样将空的芯线辊套紧于轴(5)上,而将大线团的线端系于芯线辊上,将大线团治套于杆(6);后动马达(2),随着轴(5)的转动,大线团的线被复卷到芯线辊上)。其余的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
见图2,定线杆(6)通过铰褶件与机体(1)连接,在需要时,杆(6)可以沿着开在机体(1)外壳的槽(7)向下折叠收入机体(1)外壳之内,其余的与实施例2相同。实施例4
见图3,图3-1,图3-2,拉线机构的动力轴(B)上固定装有一对对应的凸、凹轮轮组(9),凸轮凸面上开有一环状凹槽AA′,凹轮凹面开有与AA′位置对应的凹槽BB′,摇臂(10)的中段由固定在机体(1)上的支点定位销(11)栓接,摇臂的一端插装定位于AA′和BB′凹槽之间,限位于AA′和BB′凹槽所构成的轨道上,另一端伸出机体(1)外。凸轮凸面从起点A位到1/4弧面的D位,呈渐凸变化,从D位至终点A′位呈渐还原变化;对应的凹轮的凹面形状与凸面一形状呈对应变化。见图2-2,主动线线轴(5)是双管套接结构。它的外管固定于轴(13)的安装凹位上。其余的与实施例3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曲波,未经陈曲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343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位连点书法习字贴(模)
- 下一篇:腰穿用负压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