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近视视距告警器无效
申请号: | 98235482.7 | 申请日: | 1998-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333380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18 |
发明(设计)人: | 邓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诚功专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F9/00 | 分类号: | A61F9/00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建平 |
地址: | 430061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近视 视距 告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于中小学生使用的防近视视距告警器,属于一种学生视力保健用品。
青少年时期是眼睛易患近视的年龄段。青少年患近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阅读写字的姿势不正,视距过近而造成的,因此,保持正确的阅读书写距离是预防近视的重要措施。目前,已存在有一些用来保持视距预防近视的用品,它们通常需佩带身上,结构较大,携带使用往往不够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小巧、携带使用方便的防近视视距告警器。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下:包括有对应设置的红外发射电路和红外接收电路、放大电路、告警电路,红外接收电路的输出端与放大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相接,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告警电路相接。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其放置桌前面或前缘,红外发射电路通过红外发光管垂直向上形成探测区,当人的头部过低离桌面太近时,红外线通过人的头部形成反射,在红外发光管一侧对应设置的红外接收管收到反射信号后,即输出一个信号使放大电路工作,驱动告警电路以发光、振动、语音提示、灯光控制等形式向使用者告警,直至使用者的头部与桌面视距正常为止,从而达到保持正常视距,养成正确坐姿,预防近视的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光电方式,结构简单小巧,便于放置和安设,携带使用方便,尤其适于中小学生使用,也可便于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监督,多人一起使用还可起到相互督促的作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外形结构图。
图4为图3中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与图5中电路相配套的电源插座电路图。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2、3、4所示,具有一狭长的盒形外壳1,外壳内装有电路板6,电路板上安设有各个电路,包括有红外发射电路和红外接收电路,红外发射电路是由IC1与电阻R3及R1、R2、C1组成的高频振荡电路与三极管BG1,红外发光管D1连接而成,其中BG1的基极经可变电阻W与IC1的输出端脚3相接,BG1的发射极上串接D1和R4,在BG1的两端还并接有电容C2,红外接收电路由红外接收头T构成,T的脚2为信号输出端,无信号接收时脚2为高电位,当收到红外线反射信号时,脚2变成低电位,T的输出端接放大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放大电路由两个三极管BG2、BG3相接构成二极放大电路,其中BG2的基极串接D2和R5为信号输入端,BG2的集电极与BG3的基极相连,BG3的集电极经R6与告警电路相接,告警电路设有闪光电路和振动电路,闪光电路包括有闪光驱动器IC2和发光二极管D3,振动电路由微型偏心振动电机M和旁接电容C3构成,各电路与电源相接,电源为直流电源,可接电池整流稳压电路通过连线7接外接电源,整流稳压电路由变压器B经桥式整流与稳压管Dw以及G4、C5相接构成,本实施例中外壳1的上面并列开设有红外发射孔4和红外接收孔2,孔内分别安装红外发光管D1和红外接收头T,在外壳的上面还开设有告警闪光孔3,孔内安设发光二极管D3,在外壳1的一端安设有向外伸出的振动簧片5,振动簧片的内端与装于外壳内的微型偏心振动电机M相联,使振动簧片进行无声的振动告警提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放置于桌子的前面,也可通过联接件使其安定于桌子的前缘,此时,红外发射孔和接收孔向上,当使用者的视距较近头部前倾时,通过红外接收头T的接收和触发,使告警电路工作,即同时进行闪光和振动提示,直至头部抬正视距正常为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5、6所示,它与上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告警电路由语音发声电路和电源插座开关电路及继电器J组成,其中语音发声电路由IC与D5、D6、D7、D8及常开触头J1相串接并接微型扬声器Y构成,插座开关电路由插座SL、J2及开关K构成,插座上可插接台灯,继电器J与放大电路的BG3集电极相接,并旁接D和C3,构成语音发声和电光熄灭告警电路,本实施例使用时,当头部前倾视距较近时,J导通,此时即发出语音提示和熄灯告警,直至头部抬正视距正常,则语音提示停止同时插接的台灯重新点亮,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上一实施例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诚功专利技术研究所,未经武汉市诚功专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354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