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棚屋无效
申请号: | 98235645.5 | 申请日: | 199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3605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1-26 |
发明(设计)人: | 曾祥鸿;曾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祥鸿;曾晓华 |
主分类号: | E04H15/48 | 分类号: | E04H15/48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盛华 |
地址: | 43001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棚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可折叠、展开的棚屋。
为方便在野外住宿,需设计一些可方便搭建、拆收的帐蓬或棚屋。现已设计出的棚屋,大多存在拆收时需将各部件卸开,搭建时再安装,因而使拆收、安装极不方便、费时费力、且难于携带、存放等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设计一种可整体收折、展开,收折、展开快速方便。折叠后体积小、方便携带、存放的折叠棚屋。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方式为,折叠棚屋由棚顶框架1、上、下棚体框加2、3及铰链轴4、铰链套15、半自动复位离合器构成。半自动复位离合器由弹簧固定圈5、弹簧6、离合套7、旋转套8、定位销10构成。棚顶框架1的两上横杆分别焊在铰链轴4、铰链套15上。半自动复位离合器的弹簧固定圈5、弹簧6、离合套7、旋转套8依次安装在棚顶框架1、上棚体框架2的下横杆两边,上、下棚体框架的上端头分别焊接于旋转套8上。
离合套上有由直槽16、横槽17组合成的定位槽9、凹槽13、凸头11及两者间的横切旋转平面12,旋转套上有凸头14,横杆有插入定位槽9的定位销10。
各框架尺寸为:棚顶框架>上棚体框架>下棚体框架。棚顶框架1各杆间可安装蓬布。
下面参照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
图1、2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侧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4、5左离合套主、左视图
图6、7右离合套主、左视图
图8、9旋转套主、左视图
图10、11铰链主、左视图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展开后如图1、2所示,棚顶框架1的两根上横杆之外圆相切,限制了其展开的角度。离合套7被弹簧6压迫,定位销处于定位槽9之直槽16内,使得离合套不能转动。旋转套凸头14插入离合套凹槽13内,旋转套也不能旋转,展开的棚屋牢靠、稳定。
收折时,将离合套7向弹簧6方向挤压并旋转,使定位销10进入定位槽9之横槽17内,离合套不能由内向外旋转,其凹槽13脱离旋转套凸头14、旋转套即可旋转。由于离合套凸头11一侧壁对凸头14的阻挡,下棚体框架3只能由外向内向上棚体框架2收折。当凸头14碰触凸头11另一侧壁时,离合套7跟随旋转,直至尺寸小的下棚体框架3收折于上棚体框架2内,两者完全重合为一体。此时定位销10从定位槽之横槽17自动复位至直槽16,离合套7由于弹簧6的作用,向旋转套8靠拢,其横切旋转平面12抵住凸头14,离合套7、旋转套8都不能旋转。内套下棚体框架3的上棚体框架2同样可收折于棚顶框架1内。
两棚顶框架1的上横杆一根焊在铰链轴4上,一根焊在铰链套15上,以方便两棚顶框架1向内折拢为一体。
展开时,将棚顶框架绕铰链向外展开,至棚顶框架1的两上横杆外圆相切止。再将上棚体框架2绕半自动复位离合器向外展开,当旋转套凸头14旋转至离合套凹槽13位置时,上棚体框架完全展开,离合套在弹簧6的作用下,其凹槽13自动将凸头14套住,此时离合套7由于处于直槽16内的定位销10的作用不能旋转,旋转套亦被锁定。上棚体框架展开形式被锁定。同理下棚体框架也被展开锁定。搭建的蓬屋框架稳定牢靠。棚顶框架1各杆间可安蓬布,棚体框架各杆间也可安蓬布,住在里面安全舒适。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半自动复位离合器和铰链连接各框架部分,收折、搭建整体进行,方便快捷。折叠后体积小、携带、运输、存放方便,宜于在各种场合的户外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祥鸿;曾晓华,未经曾祥鸿;曾晓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356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高速旋流粉碎分级装置
- 下一篇:高强木工字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