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体式振动结晶器无效
申请号: | 98239346.6 | 申请日: | 199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3567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1-05 |
发明(设计)人: | 徐广隽;赫冀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11/04 | 分类号: | B22D11/04 |
代理公司: | 东北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运萍 |
地址: | 110006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振动 结晶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续铸造设备。
结晶器是连续铸造过程中的核心设备。现有的结晶器一般都是由铜壁、内水套、(板坯结晶器一般在铜壁上开水槽)、外水套、密封环、法兰及上、下顶板等构成。在生产中把结晶器整体安装在振动架上,通过振动系统的振动而实现要求的振动形式。其特点是结晶器整体振动。结晶器的振动相当于脱模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铜壁与钢水之间的相对运动来防止铸坯粘接铜壁而发生拉裂和漏钢。很显然,只有在结晶器的初凝固区域才需要这种振动,其他部分则不需要这种振动。结晶器整体振动存在质量大、振动惯性大的缺点,同时在高拉速生产过程中,连铸坯的质量缺陷明显增加,难以满足现代连铸生产优质高产的要求。因此,现在世界各国竞相开发电磁技术(如电磁搅拌技术、软接触技术和流动控制技术等)来改善结晶器过程,以便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研究表明,在电磁场作用下,结晶器内初始凝固状态、熔钢的流动状态及温度的分布特性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拉速提高了、铸坯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和提高。因此,电磁技术极有可能成为实现高效连铸的关键的相关技术。但整体式振动的常规结晶器使电磁技术的应用受到阻碍,由于结晶器整体处于连续的振动中,电磁设备的安装受到结晶器结构的限制,难以在实际生产中实现电磁作用;又由于电磁力必须通过常规结晶器的水冷结构层才能作用到熔钢上,大大地降低了电磁力的作用,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现代连铸技术要求,有利于将电磁技术应用于连铸过程的分体式振动结晶器。
本实用新型由结晶器本体,固定框架,振动机构和偏心轮等部分构成。结晶器本体由铜壁,内水套(板坯结晶器一般在铜壁上开水槽),外水套(壳体),密封圈,顶板,底护板和法兰等组成。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板,2法兰,3壳体(外水套)、4内水套,5密封圈,6足辊,7底护板,8弹簧,9铜壁,10保护板,11固定框架,12偏心轮,13振动机构。整个结晶器通过底护板7和法兰2用螺栓固定在框架11上,结晶器最里层为铜壁9,是一个带有底沿的圆筒或矩形筒状体,底沿坐在底护板7上,通过螺栓与保护板10和偏心轮2连接,铜壁外层为内水套4,内水套的外层为壳体(外水套)3,外水套、内水套的底沿均通过法兰用螺栓与底护板7连接,外水套的顶部与法兰连接,在结晶器的顶部有顶板,顶板与法兰用螺栓连接,偏心轮同振动机构相连。在铜壁9的上部,内水套、外水套和法兰上开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装有密封圈,弹簧8装在铜壁底沿与内水套底沿之间。使用本结晶器,当振动机构13振动时,带动偏心轮12向上运动时,铜壁9受到压缩而向上运动,弹簧8也同时受到压缩而收缩,当偏心轮12在振动机构带动下向下运动时,铜壁9受到向上的压力消失,而依靠弹簧8的弹性力使铜壁9恢复到原位,如此周而复始,实现结晶器的分体式振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节约能源和成本,改善铸坯的冷却条件,适于安装电磁设备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393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