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线连接座无效
申请号: | 98241772.1 | 申请日: | 199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3585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1-12 |
发明(设计)人: | 甘锦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锦茂 |
主分类号: | H01R13/658 | 分类号: | H01R13/658 |
代理公司: | 小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高家福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线 连接 | ||
一种电线连接座,广泛运用于各类电气器材上。
电线连接座属电学领域线路连接器类。
现有技术的电线连接座种类虽多,但普遍存在一些缺点,如导针易松动,组装复杂、接触不良、导针隔绝遮闭不良、不能防阻杂音信号及不能避免串音等,现有技术电线连接座构造(图1、图2),其构造中(图2)扣卡座B的上方缺口J无法遮闭导针G、H是一大缺点,且该导针由同一平面的导针插口L穿过而无较好屏遮会产生相互干扰现象;另外一种已有技术(图1)所示上方虽能遮闭,但其导针G、F需一支支穿插入导针插口K中,不但费时费力,且所插入的导针无法卡固在孔中,在组装时极易发生导针滑动松脱现象,这是现有电线连接座常见的缺点,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线连接座,达到导针隔绝效果,确保电信传输的稳定性,避免产生串音,导针又能方便卡压于导针槽中,并受扣卡座的迫压肋压卡住,可有定位准确的效果,组装时便于拿取及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按下列措施实现,扣卡座的导接板插扣口上方制成高低两排的V形迫压肋,各迫压肋的间距较导针间隔片的间距大;导接板上制成有高低双层V形针槽,其前端处为上下折端,导接板上方针槽的间距与下折端形成的各卡扣口间距为大,导针用薄铜料板冲成细条,以多条各成一单元,其中各导针适当折曲使其间距缩小,导针的大间距段两侧冲成有一或多点卡止凸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也可按下列措施实现,该扣卡座为中空塑料制品,一端为导接板插口,另一端是插头扣接口,内有间隔片、迫压肋及止挡片,该导接板以注塑制成,垂直段为遮闭板,水平段为固定导针扣卡,上方是V形针槽,前端处成上下折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电线连接座主要以多处间隔屏遮导针再加以外层包复薄金属壳,使其不致裸露而产生串音及外界杂音信号干扰,各导针以多种方式固定迫压,定位准确利于导针插植于电路板的针孔中,组装简易,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图面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电线连接座示意图
图2为另一现有技术电线连接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扣卡座的后视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扣卡座的前视图
图4C为本实用新型的扣卡座的侧剖视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接板的后视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接板的前视图
图5C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接板的侧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的导针胚件(排针)的前视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的导针胚件(排针)的侧视图
兹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线连接座(图3),主要由扣卡座1、导接板2及多支导针3、4等构成,各导针插卡于导接板2上再压入扣卡座1中,以供插头连接并导接于电源,其中扣卡座1是用注塑成型的中空件,其构造的三面视图(图4)除具有现有技术的导接板插口7、间隔片8、扣卡柱9及插头扣接口11外,主要特点是在扣卡座1上方为全封闭状(无上缺口),且导接板插扣口7上方形成有高低两排的V形迫压肋5、6,可供导接板2压入时迫压住导接板2上的导针,各迫压肋的间距较导针间隔片8的间距大;导接板2的构造的三面视图(图5)是注塑成型的塑料元件,其垂直段为遮闭板17,水平段为供导针扣卡固定,其上方形成有高低双层的V形针槽12、13,而前端处成上下折端14、15,曲折成型的导针分别压卡于双层针槽内,而导接板2上方针槽12、13的间距与下折端形成的各卡扣口16间距为大,针槽间距加大的目的是使针槽12、13断面能有足够的空间形成V字形,以方便导针压卡固定;导针的形成胚件(图7),将薄铜料板冲成细条状且以多条各成一单元,各导针适当折曲使其间距缩小,以便可压扣于针槽12、13及卡扣口16中,另外导针两侧冲成有一或多个卡止凸尖18、19(于大间距段),可在压入针槽中时能卡止固定使之不松脱,有利于组装作业及定位准确,本实用新型完成组合时(图6),导接板2的针槽中卡附多支导针3并压入于扣卡座1内,导针由迫压肋6压迫定位,而导针下段卡于间隔片8间并由止挡片10顶挡定位,可供插头由插头扣接口11插入结合,本实用新型外层也可用金属薄板包复,更有屏蔽效果可避免外界杂音信号干扰,确保电信传输品质,导针多种迫压定位准确,组装简易,降低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申请前未见任何场合或刊物公开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锦茂,未经甘锦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417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