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气液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98244247.5 | 申请日: | 1998-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3613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2-02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恩;区其叶;张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江海区富田玻璃工艺厂 |
主分类号: | B01D19/00 | 分类号: | B01D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040 广东省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分离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气液分离器结构的改进。
在应用真空技术系统中,在很多场合下,被抽真空的气体都混有液体(水)及其它杂质,而不能直接进入真空泵内。例如:玻璃工艺加工使用的真空吸盘、真空蒸馏、真空干燥、造纸的纸浆脱水等。
在以上生产环节中,一般使用的是水环式真空泵进行抽真空。这类真空泵的真空度及效率都较低,且运行过程中经常因液环管道堵塞而影响正常工作;而必要时使用的气液分离装置,一般只能间断运行,即分离出的液体到一定量时须停机,破坏系统真空才能将液体排出。
本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真空气液分离装置,使进入真空泵前的被抽真空系统中的气体与液体(杂质)有效分离,且当分离物残留到一定量时,能够在不破坏真空状态条件下排出,使真空系统能保持连续工作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其筒体的顶端和底部分别由筒盖和底盖密封,筒体的上侧壁留有进气管和抽气管,排污泵位于筒体内的下部,排污管至排污口之间装有真空逆止器。当被抽的工质由进气管进入筒体后,气体和液体自行分离,气体由抽气管被真空泵抽走,而积液在达到一定程度时则由排污泵经排污管和真空逆止器排出筒体。期间,工作系统的真空度不但不会下降,而且会上升,系统效果要比原有的装置要好。
下面结合附图对真空气液分离器的结构作进一步的描述:筒体(5)的顶端和底部分别由筒盖(2)和底盖(8)密封,筒盖(2)和底盖(8)可以拆卸,便于筒体清洁,筒体(5)的上侧壁外面装有真空表(4),且留有至真空用户的进气管(A)和至真空泵的抽气管(B)。排污泵(7)位于筒体(5)内的下部,与由筒盖(2)伸到筒体(5)底部的排污管(10)相连,液位探头(6)由两支架(11)固定在排污管(10)上,排污管(10)至排污口(D)之间装有真空逆止器(9),排污管(10)位于筒体(5)内的上端庄开有真空均压孔(C),排污泵(7)和液位探头(6)的引线由位于筒盖(2)的导线绝缘密封盖(1)引进,筒体(5)内装有迷宫式冷凝隔离罩(3),其位于真空表(4),抽气管(B)和真空均压孔(C)的下方,进气管(A)和液位探头(6)的上方。其工作原理是:当被抽的工质经至真空用户的进气管(A)进入筒体(5)后,因其体积膨胀,气液自行分离,液体(杂质)沉积于下部,气体经过迷宫式冷凝隔离罩(3)后经抽气管(B)被真空泵抽走。当沉积液体到达上液位线(H)时,设在真空筒体内的排污泵(7)启动,液体经真空逆止器(9)从排污口(D)排出,此时筒内的真空度不但没有破坏,反而升高,当液面抽到下液位线(L)时,排污泵(7)停止工作。
在应用该装置后,以往使用水环式真空泵的场合,可以改用真空度更高的真空泵(如旋片式真空泵),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江海区富田玻璃工艺厂,未经江门市江海区富田玻璃工艺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442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抽油井分层产液剖面与压力同步自控测示工艺管柱
- 下一篇:风机消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