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异形伞无效
申请号: | 98244683.7 | 申请日: | 1998-10-01 |
公开(公告)号: | CN233662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08 |
发明(设计)人: | 傅成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傅成锋 |
主分类号: | A45B11/00 | 分类号: | A45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1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形 | ||
本实用新型是对一种异形伞(专利号96 243432.9)的进一步完善。
在一种异形伞专利文件中,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同侧只能布置两根侧折骨,伞太宽时,强度不足;其次,伞面分开,收撑伞较麻烦;第三,伞骨角度等分,伞面长宽比例有所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进一步完善上述不足之处。得到强度可靠,收撑更方便,可以满足更多需要的不同比例伞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由直骨、侧折骨、上联块、动联块等组成,侧折骨又包括顶骨、底骨、可折套、直套、或大折套、大直套,并添加了附加骨和硬支杆。附加骨一端与伞面固联,另一端与上联块铰结,中间与小支杆铰结,用于增强伞面强度。硬支杆一端与支撑杆铰结,另一端与顶骨铰结,中间与小支杆铰结。伞撑开后,硬支杆抵住顶骨,使顶骨中间上升,从而减少了侧折骨末端与直骨末端的高度差。
为使同侧侧折骨收伞后能同向折叠,我们可以改变后侧折骨中顶骨两端铰结点的角度,使侧折骨间能错开折叠;我们也可以增加后侧折骨中顶骨的上联块联结点半径,使侧折骨间能并排折叠;我们还可以增加后侧折骨中大折套与大直套两者铰结点与顶骨间的距离,使得折叠时,大折套、大直套能包含可折套、直套,实现同侧侧折骨间同向包含折叠。
由于收伞时同侧侧折骨能同向折叠,我们可以在同侧布置多根侧折骨,并且伞面不用分开。当侧折骨太多时,我们也可分开伞面,并同时布置拉链和钮扣,当天气好时,伞撑开后只须扣上钮扣即可,当刮风下雨时,则拉上拉链以增强强度和避雨。
因为对称异形伞是不对称异形伞中较特殊的一种,所以本实用新型着重提供多种不对称异形伞实施例。为适应伞面伞骨布置,本实用新型上联块、动联块中伞骨联结点可以不等分、不同圆甚至不同水平面。当伞骨太集中,制造麻烦时,上联块、动联块可以分为几个独立部分制造,然后再组装起来。
采用上述方案,同侧可以安排多根侧折骨,强度增加。收伞后,同侧侧折骨可以同向折叠,收撑折叠更方便。伞面灵活多样可满足更多需要。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附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附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Ⅰ-Ⅰ剖视图
附图4~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6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骨 2.可折套 3.直套 4.顶骨 5.直骨 6.绑带 7.上联块 8.伞面 9.支撑杆 10.大折套 11.大直套 12.附加骨 13.硬支杆 14.小支杆15.动联块 16.挡块 17.轴套 18.小支杆 19.钮扣 20.拉链 A、B、C、D、E均为侧折骨。
如附图1所示:实施例1伞面(8)由5根直骨(5)60度均布,3根侧折骨(A)、(B)、(C)组成。当收伞折叠时,大折套(10)与大直套(11)可包含可折套(2)与直套(3),使侧折骨(A)、(B)可以同向包含折叠;侧折骨(A)、(B)的上联块(7)联结点半径较大,使得侧折骨(A)、(B)可以与侧折骨(C)同向并排折叠。撑伞时,松掉绑带(6),一起放下侧折骨(A)、(B)、(C),撑开即可。
如附图2、3所示:实施例2伞面(8)由4根直骨(5)60度均布,2根附加骨(12),2根侧折骨(A)、(B)组成。收伞折叠时,大折套(10)与大直套(11)包含可折套(2)、直套(3),使得侧折骨(A)、(B)能同向包含折叠。实施例添加了硬支杆(13)。硬支杆(13)一端通过轴套(17)与支撑杆(9)铰结,另一端与顶骨(4)铰结,中间又与小支杆(14)铰结。撑伞时,一起放下侧折骨(A)、(B),上推动联块(15)至挡块(16)被限位。这时,小支杆14)抵住硬支杆(13),硬支杆(13)末端迎住顶骨(4),使顶骨(4)上弯,提高了侧折骨(A)、(B)的末端高度。
如附图4所示:实施例3伞面(8)由4根直骨(5)60度均布,3根侧折骨(A)、(B)、(C)组成。其中顶骨(4)、(4a)、(4b)中的两端联接点的角度不一样,使得收伞时,侧折骨(A)、(B)、(C)可以同时同向错开折叠。
如附图5所示:实施例4伞面(8)由4根直骨(5)45度均布,2根附加骨(12)、4根侧折骨(A)、(B)、(C)、(D)组成。同样,收伞时,侧折骨(C)包含(D),(A)包含(B),同时又同向并排折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傅成锋,未经傅成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446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超高真空冷阴极电离规控制器
- 下一篇:标记式浮顶原油罐液位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