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仪表无效
申请号: | 98244874.0 | 申请日: | 199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339439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22 |
发明(设计)人: | 牛志明;尹祥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汽车电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37/02 | 分类号: | B60K37/02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花向阳 |
地址: | 11602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仪表 | ||
一种车用仪表,其属于汽车电子技术领域。
现有的车用仪表无论从外形上还是从内部结构原理上都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传感器的信号都采用电流的变化,这就造成指示精度低,非线性,指示范围小等缺点;指示存在较大的滞后现象,不能实时反映被测量的真实变化情况;可靠性较差,外观质量不高。因此,这类仪表已不能满足现代汽车对测试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研制一种车用仪表,采用现代电子传感技术,将被测量转化以电压信号输出,依照实际要求进行放大处理后,由表头作线性化指示,这种仪表应指针偏转角大,测试精度高,互换性和实时性好,外形美观大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车用仪表,它主要由表壳、表头、指针、表盘、导光板、照明灯、线路板和引线组成,外接传感器的输入信号经线路板放大后由表头驱动指针指示量值,本实用新型的特殊之处在于,上述的指针采用导光结构,表盘采用透光材料制作,表头主要由壳体、十字交叉线圈骨架、线圈、磁片、磁缸和转轴组成,十字交叉线圈骨架分为上骨架和下骨架,中间穿有转轴的磁缸就设置在上骨架和下骨架合在一起时形成的内腔中,在上骨架和下骨架的中间接合部外侧四周贴有磁片,线圈绕在转轴轴线方向的骨架上。
上述的十字交叉线圈骨架上只绕有一组线圈。
上述表壳内装有1~4个表头,装在表头的转轴上的指针可旋转90°,表头采用圆形或方形结构。
上述技术解决方案的指导思想在于:该仪表采用现代电子传感技术,将被测量(如机油压力、水温、油量和电流)转化以电压信号输出,再将这些信号依照实际要求进行放大处理后,送至绕在周边贴有4个磁片的骨架上的线圈,使通电线圈的磁场方向产生偏转,从而带动磁缸转动,测得指针的转角是与被测量成线性关系,指针的最大转角可达90°。表盘采用透明塑料制成,指针采用导光结构,而且全部露在表盘的上方,指示清晰,美观大方。由于所采用的传感器精度高,电路可靠,使测试精度、互换性和实时性好。表头采用动磁式驱动原理,驱动力强,指示精确和平稳,无抖动现象,且可靠性极高。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这种车用仪表,由于采用现代电子传感技术,将油压、水温、油量和电流值等被测量转化以电压信号输出,按要求经放大处理后,送至以动磁式驱动原理制作的表头,使该仪表指针的偏转角与被测量成线性关系,最大偏转角可达90°,测量精度高,互换性和实时性好,指针指示平稳、不抖动,表盘透光、指针导光,夜间指示清晰、美观,是一种深受广大用户欢迎的现代车用仪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一种车用仪表的表头正视图。
附图2是一种车用仪表的表头俯视图。
附图3是一种单表头车用仪表结构图。
附图4是一种4表头车用仪表结构图。
附图5是圆形车用仪表的外形图。
附图6是方形车用仪表的外形图。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对该实施例的描述和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细节。
图1是一种车用仪表的表头正视图。图2是一种车用仪表的表头俯视图。图1、2中,先把穿有转轴(6)的磁缸(5)置于十字交叉线圈骨架的上骨架(2)和下骨架(3)合在一起时形成的内腔(4)中,然后把磁片(8)(9)(10)(11)分别贴在骨架中间结合部的外侧四周,在转轴(6)的轴线方向上把一组线圈(7)绕在骨架上,最后把绕有线圈(7)的骨架放在壳体(1)内,用4个螺钉(12)把骨架总成和壳体(1)紧固在线路板(19)上。
图3是一种单表头车用仪表结构图。图4是一种4表头车用仪表结构图。图3、4中,表头(16)和照明灯(18)都装在线路板(19)上、表头(16)的转轴穿过导光板(15)和透光的表盘(14)后装上导光指针(13),上述部件都放在表壳(17)内,线路板(19)通过引线(20)与各传感器相接。
图5是圆形车用仪表的外形图。图6是方形车用仪表的外形图。图5、6中,分别装有测量汽车发动机机油压力、冷却水温度、油箱液位和电瓶电量4个表头,指针的最大偏转角均可达到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汽车电子公司,未经大连理工大学汽车电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448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