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接器无效
申请号: | 98247602.7 | 申请日: | 199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3618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2-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宝有 |
主分类号: | E21B23/00 | 分类号: | E21B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3413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抽油机井油管内抽油杆与大泵活塞对接及脱开的脱接器,属于卡簧爪式对接大泵脱接器。
脱接器在油管内使用,当用小油管下大泵时,首先将泵同油管一起下入井内;然后通过脱接器,使抽油杆柱和泵的活塞联接,以便进行抽油;当需检泵时,脱接器又能使抽油杆柱与泵活塞分开;目前,油田上使用的脱接器中的卡簧爪采用下端内凹形与对接杆外凸形对接,使得卡簧爪向外扩径易产生裂纹,对接处卡簧爪外部的锁紧套与卡簧爪存在间隙,泵每次抽吸时,卡簧爪均向外扩径,易产生疲劳断裂,造成抽油机井停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对接时卡簧爪不易产生裂纹、对接后卡簧爪与锁紧杆无间隙接触,泵每次抽吸时不产生变径疲劳断裂的大泵脱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
一种脱接器,包括卡簧爪、下接头、脱卡杆、压簧,其特征在于:上部带有内螺纹的卡簧爪下端外部为凸形,该卡簧爪的凸形部分插入开有长槽的下接头内部凹形处:该卡簧爪下端内部内锥面套于与其配合的外锥面锁紧杆上,锁紧杆坐于压簧上,锁紧杆、压簧置于下接头的内台肩上;脱卡杆于下接头上一侧长槽处插入并穿过锁紧杆且穿出下接头上另一侧长槽,固定螺钉穿入锁紧杆及脱卡杆并与锁紧杆螺纹固定。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卡簧爪外侧为凸形,对接时通过缩径插入下接头凹形处内,而不是卡簧爪内侧为凹形,对接时通过扩径套于下接头的外凸形处,使得卡簧爪槽根部尖角处变形量减少,不易产生裂缝;对接后锁紧杆与卡簧爪之间为锥面配合,不存在间隙,因此,抽吸时不存在扩径式疲劳变形,减少了疲劳断裂,延长了脱接器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降低加工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示图。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所示的脱接器,上端带有内螺纹的卡簧爪1下端外部为凸形2,其凸形2部分插入开有长槽(4、13)的下接头11内部凹形3处;卡簧爪1下端内部内锥面5套于与其配合的外锥面6锁紧杆7上,锁紧杆7坐于压簧9上,锁紧杆7、压簧9置于下接头11的内台肩上;脱卡杆8于下接头11一侧长槽4处插入并穿过锁紧杆7且穿出下接头11上另一侧长槽13,固定螺钉12穿入锁紧杆7及脱卡杆8并与锁紧杆7螺纹固定。
实际使用时,该工具的下接头11及其内置的锁紧杆7、脱卡杆8、压簧9与泵活塞螺纹联接后,随泵、油管下入井内预定位置;卡簧爪1接在抽油杆的下部,从油管内下入至脱接器下接头11部位,此时,卡簧爪1下端插入下接头11时,内锥孔缩径小于锥形锁紧杆7顶端外径,推动锥形锁紧杆7下移并压缩压簧9,当卡簧爪1的外凸面2进入下接头内的凹面3处时,卡簧爪1恢复原状,其内锥孔随之变大并大于锥形锁紧杆7顶端外径,锥形锁紧杆7在压簧9作用下上移,插入卡簧爪1锥孔内,使得锥形锁紧杆7挤紧卡簧爪1,达到锥形锁紧杆7无间隙锁紧卡簧爪1;脱卡时,上提抽油杆带动脱接器上行,脱卡杆8卡在油管上的脱卡头部位,迫使脱卡杆8带动锥形锁紧杆7压缩压簧9下移,使卡簧爪1失去内部锁紧而从下接头11的凹面3处脱出,抽油杆即可从油管内起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宝有,未经张宝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476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归位门铰链
- 下一篇:一种玩具饰品活动脸谱驱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