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体图象记录与重放相机无效
申请号: | 98247624.8 | 申请日: | 1998-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347191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金伟民;应朝福;俞世钢;蔡铁权;汤一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3B35/10 | 分类号: | G03B35/10 |
代理公司: | 浙江省金华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杰平 |
地址: | 321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 图象 记录 重放 相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照相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既可以用于柱透镜板立体图象显示,又可以用于光全息立体图象显示的立体图象记录与重放相机。
目前实用的立体图象显示技术有柱透镜板技术,光全息技术。柱透镜板立体显示技术的原理是:首先利用多镜头(如四镜头)照相机(体视照相机)记录景物的多幅体视图,然后利用特殊的扩放机放大印象到覆有柱透镜板的感光相纸上,即可达到立体显示的目的。这一技术存在如下不足之处:目前实用的体视相机主要是和立体扩放机配套使用进行柱透镜板立体显示的,体视相机本身不具备立体象的重放功能,因而不能在放大印象之前判断所拍摄的立体象效果;又由于实际的技术要求体视图不宜太多(目前最多为八幅),所以经放大印象成柱透镜板立体图象后,立体图象变形较大,加之柱透镜板的光栅效应,让观察者感到不适和易疲劳。全息立体显示是一种逼真的立体显示技术,它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将景物的立体信息编码记录到干涉条纹之中的。全息技术的最大缺点是难以拍摄动态物体、室外景物和自发光物体的立体图,这就大大限制了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针对目前实用的体视相机所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立体图象记录和重放相机,这种相机既可以记录体视信息,又可以重放立体图象,并同样可以配合柱透镜板或全息技术进行立体照相。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立体图象记录和重放相机的主体结构包括成象机构、机壳、卷片机构、曝光机构。其中:
机壳、卷片机构、曝光机构采用现有体视相机上的机壳与卷片机构。
成象机构是由若干个具有同样参数的小透镜紧密排列成透镜成象线阵而成。其中小透镜的个数N和小透镜的孔径A之间的关系应满足:N×A>70mm,而A<6mm。每一小透镜的成象大小与透镜通光孔径一致,小透镜相对孔径随照相胶片的分辨率增加而增加,在保证重放象不粗糙的条件下,减小透镜孔径和焦距,以满足立体信息的连续性。为防止相邻小透镜成象重叠,每一小透镜的象空间由隔光片隔离。为了减少隔光片反射引起的图象对比度下降,将隔光片定向磨毛并发黑。
相机后盖包括后盖基板、当光插板、透光插板,其中在后盖基板内侧设有插槽,用于嵌入挡光插板或透光插板;挡光插板包括挡光基板、软弹性层、挡光片,其中软弹性层设在挡光基板的内侧上,挡光片设在软弹性层上,挡光插板在记录立体信息时使用,当在拍摄景物体视图时,将挡光插板插入后盖基板,作用是与机壳一起组成暗箱,并展平感光胶片;透光插板包括透光基板、软弹性层、透明薄板,其中软弹性层设在透光基板的内侧上,透明薄板设在软弹性层上,透光插板在立体图象重放时使用,当在重放立体图象时,将透光插板插入后盖基板,其作用是展平已记录有景物立体信息的底片并让光从相机后通过底片,利用光路可逆原理,光线经透镜线阵后可在原物空间再现原景物的立体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线阵透镜将物体的各个侧面的象记录于感光胶片上形成初级体视图线阵,胶片经反转显影处理成初级体视图线阵正片(仍称作底片)后,再放回相机中原胶片位置,然后用均匀光线照明底片,按光路可逆原理,底片上每一体视图经相应的小透镜后都在物空间原位置成原物体对应的侧面象,所有小透镜所成的各个侧面象综合在一起即成为原物体的立体象。
本实用新型与目前实用的体视相机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一机多用的特点。本实用新型既可以记录任何物体足够的立体信息,又可以重放被记录物体的立体信息,合成立体图象;并且,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在不需特殊的印象设备的条件下和柱透镜板配套使用,又可以非常方便地和光全息照相配套使用。本实用新型特别适合作为一种科研、教学用的立体相机。
附图说明:
图1为立体图象记录和重放相机的外形示意图。其中(1)表示透镜成象线阵;(2)表示机壳;(3)表示卷片机构;(4)表示后盖基板。
图2为立体图象记录和重放相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5)表示小透镜;(6)表示隔光片;(7)表示感光胶片。
图3为后盖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8)表示插槽;(9)表示铰链。
图4为挡光插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表示挡光基板;(11)表示软弹性层;(12)表示挡光片。
图5是透光插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3)表示透光基板;(14)表示软弹性层;(15)表示透明薄板。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立体图象记录与重放相机包括成象机构、机壳(2)、卷片机构(3)、曝光机构。其中机壳(2)、卷片机构(3)、曝光机构采用现有体视相机上的机壳、卷片机构与、曝光机构。成象机构是由20个孔径为6×6mm2的消色差透镜的小透镜(5)紧密排列成透镜成象线阵(1)而成,在每一对小透镜(5)的之间设有隔光片(6),为了减少隔光片(6)反射引起的图象对比度下降,将每一隔光片(6)进行定向磨毛并发黑。相机后盖包括后盖基板(4)、挡光插板、透光插板,其中在后盖基板(4)内侧设有插槽(8),用于嵌入挡光插板或透光插板,后盖基板(4)与机壳(2)之间通过铰链(9)进行连接。挡光插板包括挡光基板(10)、软弹性层(11)、挡光片(12),其中软弹性层(11)设在挡光基板(10)的内侧上,挡光片(12)设在软弹性层(11)上。挡光片(12)用金属片制成。挡光插板在记录立体信息时使用,当在拍摄景物体视图时,将挡光插板插入后盖基板(4),作用是与机壳(2)一起组成暗箱,并展平感光胶片(7)。透光插板包括透光基板(13)、软弹性层(14)、透明薄板(15),其中软弹性层(14)设在透光基板(13)的内侧上,透明薄板(15)设在软弹性层(14)上。透明薄板(15)用玻璃片制成。透光插板在立体图象重放时使用,当在重放立体图象时,将透光插板插入后盖基板(4),作用是展平已记录有景物立体信息的底片并让光从相机后通过底片,利用光路可逆原理,光线经透镜成象线阵(1)后,底片上每一体视图经相应的小透镜(5)后都在物空间原位置成原景物对应的侧面象,所有小透镜(5)所成的各个侧面象综合在一起即成为原景物的立体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476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