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透镜式立体成像器无效
申请号: | 98247915.8 | 申请日: | 199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3584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1-12 |
发明(设计)人: | 丁守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守谦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 |
代理公司: | 南开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尊生 |
地址: | 300071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镜 立体 成像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立体像的观看装置,特别是可将普通彩色照片融合为立体影象。
市场上原有的立体成像器以美国的“View Master”为代表。该类成像器立体感虽较好,但其最大局限是:采用正片(反转片),费用较高,不易普及;由厂家制作成“像对”,制作比较复杂,难以随意更换。由于其所能观赏到的立体画面有限,尤其难以做到自拍后欣赏自己的立体影象及景物,所以对广大成人消费群体缺乏吸引力,而且该类成像器视场较小,少有近镜头,故一般只用作儿童玩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镜式立体成像器,本实用新型之设计原理,是利用人的双目视差,使左右“像对”进行融合而获得立体感觉。“像对”通常采用两张左右眼彩色照片(黑白照片也可)制作而成,观看时,将“像对”背面相贴在一起,夹入“幻灯片式”插卡内,从本实用新型的前方或上方,沿中心轴位置插入,再通过与中心轴各成45度的两面镜子,使虚像正好成像在经过特殊设计的左右偏心透镜的前方,此虚像经过该透镜的放大及融合作用,从而能通过该透镜看出立体像。由于能将图像放大,故能观看放大的立体像,又由于放大倍数不大,一般为1.2~3.5倍,故由此而产生的像差用肉眼不易察觉,从而保持了很好的图像质量,该偏心透镜固定在镜筒中,并经过一螺旋推进装置可前后移动,而达到最佳之成像位置以适合每个人的眼睛。
本实用新型的最大优点:一是采用普通彩照,费用低,容易普及;二是可做到自拍自制,任意更新;三是清晰度高,视野开阔,景深深远;四是结构巧妙,解决了彩色照片不透光的局限;五是可调节,既可调节透镜,以选择最佳成像位置,也可调节立体程度,增加立体感;故也适合近视眼、远视眼等各种年龄结构、各种眼睛特点的消费者;六是吸收并采用了幻灯片之制作技术,使“像对”(相片夹)的制作和使用更方便灵活。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透明或半透明前薄壁、平面镜、相片夹、挡板条、左眼像及右眼像“像对”、偏心透境、固定圈、反光镜、透镜套筒、螺旋、上下底板、侧壁等。
本实用新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透镜式立体成像器的俯视图;图2是透镜式立体成像器的正视图;图3是透镜式立体成像器的侧视图;图4是透镜式立体成像器的后视图;图5是透镜式立体成像器中aa’截线处的正视图;图6是偏心透镜的正视图及截面图;图7是相片夹图;图8是直接观察相片之立体像观察器示意图;图9是做成的眼镜式立体观像器示意图;图10是悬挂式立体观像器示意图。
整个装置均呈上下对称,且左右对称,图的标号上加一撇(如1’)是表明该标号(如标号1)的对称部分,一般不另作说明。
如图所示,1是透明或半透明前薄壁,位于最前方,2’及2为左、右眼相片(即像对)。放在相片夹内,该夹位于前方中心,可在上下底板上的3’、3导轨槽内滑动,4’及4为对称的左、右平面镜,与水平X轴成45度角,它使左、右眼相片的虚像分别生成在偏心透镜9’、9的正前方,并与Z轴垂直,加黑点处表示镀铝面;5为前侧壁;7’与7是左、右反光镜,它与水平约为20度~25度之倾角,固定在上、下底板33、33’之间,并与之垂直。使经过1、1’之光线由它反射到相片上而加强相片之亮度。6为挡板条,位于导轨槽的里端,使相片夹推至此处即被挡住;8是透镜运动架,在其左右两侧各固定一个透镜套筒13’、13,透镜套筒13内用前固定圈11’、11及后固定圈12’、12,固定左、右偏心透镜9’、9,螺旋15位于中心轴位置,当螺旋旋转时,可使透镜架向前、后运动,使透镜能随该架作前后运动而调焦。10’、10是左、右侧壁;14’、14是人的左、右眼,两透镜的几何中心相隔的距离应与人眼距离(6.5厘米)大致相同。螺旋15使运动架其前后运动的范围可达2.5~3.0厘米,透镜套筒13运动至中间位置为正常眼的观察位置;再向前时,适合近视眼观察。向后则适合远视眼(老花眼)观察。16是相片夹(相当于幻灯片的底片夹),其一面装入“像对”的左眼相片;另一面装入“像对”的右眼相片;相片夹的两边有凹槽17、凸槽18、凹柱19、凸柱20,所有凹槽、凸槽、凹柱和凸柱处于反对称位置,并且作紧密配合,将这样的两个片对好,稍加力即能夹住两张相片;21是软眼罩,处于透镜套筒13的最前端;28是前外壳;33’为上底板,以半透明薄塑料板(或不透明)制成,以增加采光量。33为下底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守谦,未经丁守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479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