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环式圆管组接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8248507.7 | 申请日: | 199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3666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沧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沧洲 |
主分类号: | F16L9/02 | 分类号: | F16L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立军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环式 圆管 组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环式圆管组接结构。
由于钢管元件具有成型容易及质轻的特性,故已成为现代家具相当泛见的用材,诸如:床、桌、架、椅……的构架应用;但因钢管元件呈管圆形的表面太过单调,对有些家具而言不能提供绝佳的搭配效果,因此,经改良后有节环式圆管产生,该节环除可增加圆管外观的美感外,更具有提供架体各层架选择定位的使用功效;如图1、图2、图2A所示,已知的节环式圆管11是一种表面形成等段距数环沟111的中空圆管,主要是利用配合一螺纹轴12两端螺纹段121锁接而产生连结,并由轴中段挡环122设成与环沟111同径,而使圆管11与11′连结位置同样形成如环沟111般的外观效果,足以掩饰管接处的接缝,使组构成架体1可不易看出圆管11及11′间的组接位(如图2A所示),并因管接位亦形成环沟状,供以一定位束套132利用里面形成与环沟111′形状相同的环凸肋132′而选择定位于圆管11上,使各层架13增加套合定位的选择,使层架13间距可依使用需要在环沟111处达到合适定位(如图2所示),但其结构经实际的使用发现,仍会产生以下所列举的缺点:
1、用材不经济且浪费:由于螺纹轴12挡环122与螺纹段121间有一位差,而且螺纹段121也必须有一定厚度才足以形成适当的螺纹高度,因此其成型制作只适合实心的圆杆用材(圆管则不适用),该用材会在两端螺纹段121及内孔位产生许多加工废料(因合于圆杆径大小的挡环122仅是一小段而已),实在是相当不经济而且浪费。
2、加工复杂、成本高:由于螺纹轴12是将该挡环122两侧设成螺纹段121,所以配合螺纹轴12产生组接性的圆管11,圆管11亦必须在端部进行螺纹加工,故其加工程序较多且复杂,进而使制作成本提高。
3、组接费时且不安全:是因为该结构的组接操作是以手持螺纹轴12的一端螺纹段121,将另一端螺纹段121锁入圆管11的一端牙槽111(常在旋锁施力过程发生手部被螺纹割伤的情形),再以另一圆管11′的端牙槽111′锁合原先手部抓持的螺纹段121,才可完成圆管11、11′间组接,且螺锁方式本就是相当浪费时间,而结构又必须作双向螺锁才得以达成连接,所以组接极为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环式圆管组接结构,其在表面设有数等段、等圆径环沟的中空圆管任一端,延设出与环沟圆径,宽度相同的凸缘,并由两圆管分别配合一接位轴进行紧密套接与螺锁连接,而在管端连接定位产生凸缘露现段,使圆管组接外观与环沟的节段接近,具有美化管接配合的使用功效。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节环式圆管的组接结构也可将接位轴改设成管轴状,并利用圆管内孔节段位形成的挡缘阻挡,使接位轴配合两圆管内孔嵌塞,完成组接定位时可产生限位固止,而得以简易嵌塞方式达到组接定位快速的实施功效。
本实用新型再一目的,在于节环式圆管的组接结构先将接位轴的管轴段紧密塞固于圆管一端内孔,直到内孔包覆到螺纹段之一、二牙为止(可由螺纹的粗糙面增进套合的紧密性),因此,使用者只要以手持两圆管进行螺纹段的单向锁接,即可安全且快速的完成组接定位效果。
本实用新型又一目的,在于节环式圆管的组接结构接位轴元件因只有螺纹段的加工部分而已,所以可直接利用管杆式用材予以制作,且用材是以合于圆管内孔大小,作为规格选择的基准,无需预留太多的加工裕度,故不会产生大量的加工废料,达到用材节省的经济效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习用节环式圆管组接结构的立体分解图示意图
图2为习用节环式圆管组接结构由节环式圆管组构的架体外观图
图2A为习用节环式圆管组接结构由架体上各层架的套合定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使用另种接位轴立体分解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使用另种接位轴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又一实施例组合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沧洲,未经王沧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485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