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端电流测控式变频空调无效
申请号: | 98249906.X | 申请日: | 199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3786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5-17 |
发明(设计)人: | 吴加林;邓仕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加林 |
主分类号: | F24F1/00 | 分类号: | F24F1/0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王世权 |
地址: | 610043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端 电流 测控 变频空调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变频空调。
压缩机是空调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工作状况受电网电压波动影响很大。根据电工学原理知,电机的发热量Q∝I2,且V/I特性曲线是一条如图1所示的抛物线。当电压升高超过最低电流I0对应的电压V0时,电流I增大,使无功能量增加,导致压缩机发热;当电压降低至低于最小电流对应的电压V0时,为了保证压缩机有足够的输出功率,只有通过增大电流来实现,而增大电流仍会导致压缩机严重发热而受损。鉴于上述原因现有的压缩机的工作电压都限制在较窄的范围内。在用于变频空调时,又都是在变频器的前端设置一个输入检测装置来控制对压缩机的输出参数,以保证压缩机工作在额定值范围中。这种变频空调的不足一是由于其变频器中的滤波电容的滞后效应,因此不能真实地反应出压缩机的实时输出值,难以实现使空调随时工作在最小电流值的最佳工况状态;二是其受窄范围的工作电压的限制,使空调难以在网压波动大、或者附近有大惯性负载启动的场合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变频空调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不受网压波动影响、由变频器自动将压缩机控制在最小工作电流和最大功率的最佳工况的后端电流控制式变频空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在变频器的后端和压缩机之间增设一电流检测调控装置这一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其构成包括变频器和含有压缩机、制冷、制热部分的空调本体,在所述的变频器的后端与压缩机之间设有一电流检测调控装置,该电流检测调控装置由电流检测器、整流器、A/D转换器、中间寄存器、微处理器、结果存贮器、比较器、调节器所构成,其中,中间存器的输出端分别接微处理器和比较器,结果存贮器的输入端分别接比较器和微处理器,输出端分别接比较器和调节器,调节器的输出端接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的输出端分别接结果存贮器和变频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电流检测器检测到的变频器输出电流,即压缩机的实时工作电流,整流后经A/D转换器转换后输入中间寄存器,一路经微处理器计算处理后进入结果存贮器中存贮,作为下一次比较的“基准值”。一路进入比较器中,与来自结果存贮器中的上一次存贮的基准值相比较,比较结果进入调节器,若比较的结果是后一次的电流小于前一次电流,由微处理器和调节器下调变频器的输出电压,此时电流检测器检测出压缩机的工作电流经整流、A/D转换和比较后,若此电流仍比上一次电流小,根据压缩机的V/I工作特性曲线知,此时压缩机工作在抛物线的右边段,即工作在随电压的增大使电流升高的曲线段,则可继续降低变频器的输出电压,直到其电流值大于或接近上一次的“基准值”时。此时说明压缩机工作在抛物线的最低点位置处,即最小电流处,如此不断比较,调整,使压缩机工作在该最小工作电流的最佳工况附近。这是压缩机工作在抛物线右边段的情况。当压缩机工作在抛物线左边段时,下调变频器的输出电压后的电流比较结果则大于上一次的电流值,在这种情况下,微处理器和调节器则会控制变频器使之上调输出电压,直到所得到的电流值大于或接近上一次的“基准值”时。从而实现不管网压如何变化,均能保证使压缩机工作在最小工作电流、最大功率状态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集压缩机的实时工作电流进行比较判定,进而跟踪调节其工作电压的大小以实现使其工作在最小工作电流的最大功率状态,保证了压缩机的工作环境,使其寿命延长,因而使空调的可靠性和效率都得到提高,同时也实现了宽电压范围工作,不受电网波动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实施例:
图1电机的V/I特性曲线图
图2电流检测调控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3电流检测调控装置的电路图
参见图2~3,电流检测调控装置的电流检测器3由两个电流互感器L1和L2担任,连接在空调的变频器1与压缩机2之间。整流器4由整流二极管D1、D12担任,A/D转换器5可用AD570集成电路模块担任,中间存贮器6、微处理器7和结果存贮器8这三部分可用一单片机8031来包括,比较器9选用LF347,调节器10选用WD-D805。图中给出了各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当然,也可以选用其相应功能的器件替代上述各器件构成电流检测调控装置。空调的其它各部分均可沿用原有结构形式,因而未示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加林,未经吴加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499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防烫容器
- 下一篇:机动三轮车微型联合收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