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电路机械式定时器无效
申请号: | 98250198.6 | 申请日: | 1998-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3633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2-09 |
发明(设计)人: | 周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定伟 |
主分类号: | G04F3/06 | 分类号: | G04F3/06 |
代理公司: | 浙江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梁寅春 |
地址: | 31002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 机械式 定时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具擒纵机构的由机械调速装置定时的在开关操作的起始和其触点的开、闭动作之间有一个预定延迟时间的装置。
已有技术中控制电路在预定延迟时间后开、闭的机械式定时器一般为单电路定时器,即定时器控制一电路的关闭或开启。在需要控制两个电路的关闭、开启或一电路关闭另一电路开启的场合,这种定时器就不能适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双电路机械式定时器,这种定时器可以在预定的时间间隔后使两电路同时关闭或同时开启,或一电路关闭另一电路开启。
本实用新型双电路机械式定时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底座中设有机芯,机芯的头轮轴顶端设有定时轮,其特殊之处是定时轮周缘开设有上凹口和下凹口,底座上设有两块簧片、两块动簧片和两块静簧片,其中一簧片与一动簧片相联位于底座纵轴一侧,另一簧片与另一动簧片相联位于底座纵轴另一侧,一静簧片及另一静簧片分别与一动簧片及另一动簧片对应设置,一动簧片设有与定时轮上凹口对应的凸起,另一动簧片设有与定时轮下凹口对应的凸起;定时轮及其上凹口、下凹口与动簧片具有这样的配置关系,即当一动簧片的凸起陷落于定时轮上凹口时,另一动簧片的凸起陷落于定时轮下凹口。
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两块簧片、两块动簧片和两块静簧片,定时轮周缘设有上凹口和下凹口,且当一动簧片上的凸起陷落于定时轮的上凹口的同时,另一动簧片上的凸起陷落于定时轮的下凹口,所以本定时器在预定时间间隔后,两动簧片可同时动作,使两动簧片由预定时间起始分别与两静簧片触点接触(分离)变为预定时间终了分别与两静簧片触点分离(接触),或一动簧片与一静簧片由触点接触变为分离、另一动簧片与另一静簧片由触点分离变为接触,前者使两电路由同时通连变为同时断开或两电路由同时断开变为同时通连,后者使两电路中一电路由通连变为断开,另一电路由断开变为通连。由此可见,本定时器可适用于两电路的关闭与开启的场合,当然也适用于单电路的关闭与开启。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电路机械式定时器一侧面外形图;
图2是本定时器拆去下盖板之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定时轮一外形图;
图4是图3定时轮A-A剖视图;
图5是图3定时轮B-B剖视图;
图6是动簧片一侧面示意图;
图7是图6动簧片A-A剖视图。
实施例1 双电路机械式定时器,底座2一面设有下盖板1另一面设有上盖板3。底座2内设有机芯,机芯的头轮轴4一顶端设有定时轮7。定时轮7周缘开设有上凹口10和下凹口11,定时轮底缘上开设有前凹口12。底座上设有两块簧片、两块动簧片和两块静簧片,其中一簧片5与一动簧片6相联位于底座纵轴一侧,另一簧片5′与另一动簧片6′相联位于底座纵轴另一侧,定时轮位于两动簧片之间。一静簧片9及另一静簧片9′分别与一动簧片6及另一动簧片6′对应设置。动簧片6设有与定时轮上凹口10对应的凸起,另一动簧片6′设有与定时轮下凹口11对应的凸起。定时轮7及其上凹口10、下凹口11与动簧片6、6′具有这样的配置关系,即当动簧片6的凸起陷落于定时轮上凹口10时,动簧片6′的凸起陷落于定时轮下凹口11。动簧片6与静簧片9触点对应而设置——随定时轮转动,动簧片6的凸起位于定时轮周缘时其触点与静簧片9触点接触,陷落于定时轮上凹口10时其触点与静簧片9触点离开。动簧片6′与静簧片9′触点对应而设置——随定时轮转动,动簧片6′的凸起位于定时轮周缘时其触点与静簧片9′触点接触,陷落于定时轮下凹口11时其触点与静簧片9′触点离开。所说的动簧片可以设成如图6所示的具有一与簧片相联的折弯段和位于中部的两半分开的上、下凸起,也见图7,如此结构的动簧片可一形两用,即本定时器两动簧片可以是同一构形,分别对称安置实现其功能。本定时器还可以设有一打锤体8对应于定时轮前凹口12设置,打捶体后端顶设有弹簧10。
本定时器所说的机芯与常规机械定时器机芯相同,包括头轮部件、二轮部件、三轮部件、擒纵轮部件、擒纵叉部件、摆轮部件和发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定伟,未经周定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501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