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增加吸水作用及防止失效的胶绵拖把无效
申请号: | 98251503.0 | 申请日: | 199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3696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华田 |
主分类号: | A47L13/24 | 分类号: | A47L13/2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县沙***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加 吸水 作用 防止 失效 拖把 | ||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清洁用具,详而言之是指一种胶绵拖把,其具有增加吸水量的作用,并可防止使用上的失效。
按,图1所示者,是为一习用的胶绵拖把的结构,该拖把10的底端是设一胶绵12,该胶绵12以发泡材质制成。使用时,拉动一拉杆14,经由二连杆15带动胶绵12上移,使胶绵12受一夹压机构16的二压条17所夹压,如图2所示,以沥出胶绵12的水份,以便可拖地而清理地面。胶绵12吸饱水份或脏了时,复将胶绵12置入水桶中洗涤,并板动拉杆14,带动该胶绵12上移,再次由夹压机构16压出胶绵12的水份,以重覆施行拖地作业。
习用的胶绵拖把具有下述缺失:
夹压胶绵12以沥水时,为避免胶绵12内缩于该拖把的头部11内,因此,于设计上,胶绵12上移至上死点时,胶绵12的底缘仍须处于该二压条17下方,如图2实线所示,才不会缩入该头部11内。若胶绵12底缘与压条17齐平,因胶绵12具有弹性,位于压条上方的胶绵12体身因弹性膨胀的结果,即有可能使整个胶绵12内缩于该头部内,而脱离压条,如图假想线所示。惟如此一来,为防止胶绵12内缩,胶绵12底缘即不会受到夹压,造成胶绵12内部仍吸附相当的水份,无法相当的沥干。于拖地时,无法拖干地面,仍会在地面留下水分,容易使人滑倒。
再者,胶绵12在使用一段时间时,其特性会衰退,孔隙会减小,因此体积亦会缩小,故,在夹压胶绵12时,胶绵12仍可能会内缩于该头部内。此外,拉杆14及连杆15间等连接结构,亦会因长期使用会使其余隙增加,使得胶绵12的上死点脱离原设计位置,同样造成胶绵12内缩于头部内的情形。
当胶绵12内缩于头部而脱离压条时,该拖把即无法使用而失效,推动拉柄并无法使胶绵12跑出来,使用者须费力的直接将胶绵12重行推出压条之外,始能再次操作,相当不便。
本实用新型旨于解决上揭诸缺失,即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吸水作用及防止失效的胶绵拖把,其沥干水份的效果较佳。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吸水作用及防止失效的胶绵拖把,可改善人们于拖理后的地面滑倒的情形。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吸水作用及防止失效的胶绵拖把,可防止胶绵拖把失效的情形。
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加吸水作用及防止失效的胶绵拖把,包含有:
一杆体;
一头部,其底端形成开口,而内部为一缩移空间,该头部是设于该杆体底端;
二压条,该二压条是设于该头部二侧而平行并列;
一拉柄,枢设于该杆体上,受人手扳动;
二连杆,一端是枢接于该拉柄,受拉柄所连动,另一端是向下穿伸于该缩移空间内;
一胶绵,其顶缘是置于该二压条间,并连接于二连杆的自由端;
另包含有:
至少二第二压条,该等第二压条是分别设于该头部二侧,与上述二压条呈平行并列,使胶绵可受上述的压条及该等第二压条所夹压;藉此,可更为沥干胶绵,使胶绵更具吸水性,并可防止胶绵内缩于头部的失效情形。
其中位于该头部每一侧的上述压条及该等第二压条是呈上下排列。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以及所达成的功效,以下兹举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于后,其中,图式的安排为:
图1是显示习用胶绵拖把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操作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5是图4的使用状态图。
首先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胶绵拖把20,包含有:
一杆体30;
一头部40,是一断面概呈倒U形物体,其内部形成一缩移空间42。该头部40是固设于该杆体30底端。
二压条50,各该压条50具有一轴杆52,以及三滚筒54,该二压条50是设于该头部40二侧而平行并列,各该压条50是以其轴杆52设于该头部每一侧的二柱部44,该等柱部上可设置穿孔供轴杆穿设,亦或设置缺口供轴杆自缺口嵌入,该三滚筒54则穿套于该轴杆52而可滚动,一滚筒位于该二柱部44之间,而另二滚筒则分别位于该二凸柱之外。
一拉柄60,枢设于该杆体30上,可受人手扳动。
二连杆65,一端是枢接于该拉柄60,以受拉柄60所连动,另一端则分别自该头部40顶面的二穿孔46穿伸于该缩移空间42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华田,未经陈华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515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药瓶自控启盖消毒装置
- 下一篇:鼻保健治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