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吹瓶机合模机构的气囊式增力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8251936.2 | 申请日: | 1998-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348998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淦;江伯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三和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9/56 | 分类号: | B29C49/56 |
代理公司: | 杭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翁霁明 |
地址: | 310012***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吹瓶机合模 机构 气囊 式增力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塑料中空容器的拉吹成型机的合模机构中的增力装置,属于塑料吹瓶机的一种部件。
合模机构在吹瓶机中承担着合模,增力,锁模,开模等多项功能,为了克服吹瓶过程中的涨模力,使在吹制和保压过程中模具不产生开缝现象(开缝现象会造成吹瓶机的断面尺寸超差和溢料,影响产品质量),合模机构必须有足够的合模力和保持这种合模力不致降低的锁模能力。但现有的各种吹瓶机的合模机构,其结构原理看似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由驱动缸带动一套传动杆系来完成模具的开合动作,用杆系本身的增力能力来增力,用模具接触以后再加力造成杆系和模具预变形来形成合模预紧力,有的机构还以杆系最终定位于死点来实现锁模。然而,传统型合模机构增力能力毕竟有限,用得最多的是单曲肘机构,其增力倍数仅有10倍左右,双曲肘机构的增力倍数虽有20~30倍,但因为它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几乎未见在吹瓶机的合模机构中应用。以用得最多的单曲肘机构而言,要吹制形状复杂一点的较大些瓶子,吹气压力一般应设在2.5MPa或以上,如果一模四腔的话,其涨模力相当大,为了正常工作,其合模系统的驱动缸远非一般气缸可以承受,这就要另选一套压力在中压以上的液压系统以油缸来驱动投入不菲。此外,由于传统杆子受力较大,其构件尺寸也就要求比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利用气囊内气压的作用力来抵消吹瓶涨模力,从而达到增力、锁模效果的吹机合模机构的气囊式增力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它同两块各配置有模具的模板组成,模板在动力机构的带动下可以相向合拢或分开,在模板与模具之间设置有连通于压力气源的气囊室。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囊室由模板和一面固定着模具的气囊板以凹凸缘相嵌合构成,且在相嵌合的凹凸缘上相配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还在所述的模板和气囊板上装置有2-4个导向兼支承装置。这种导向装置包括一固定在气囊板上的导杆,该导杆串套在模板上的导套上,且导杆的另一端部用调节螺母压着压盖和弹簧。
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有双气囊室增力装置的合模机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带有单气囊室增力装置的合模机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带有单气囊室增力装置的另一合模机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带有双气囊室增力装置的连杆一摇杆式合模机构示意图。
下面将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介绍:
图1,两分别配置有模具1、2的模板3、4通过四根拉杆5穿套在一起,左侧模板3用螺母8固定在拉杆5的端部,模板3上设置有四付气囊板7的导向装置,这种导向装置包括一用螺钉8固定在气囊板7上的导杆9,该导杆9串入固定在模板3上的导套10,在导杆9的一端部用调节螺母11压着压盖12并同时压着弹簧13。在气囊板7的另一侧固定着模具1。模板3的中心设置有凹腔,而相应的气囊板7上相应设置有凸缘,模板3与气囊板7以凹凸缘相嵌合构成了一个气囊室14,为保证气囊室14的气密性,在气囊板7的凸缘上加工有环槽,内套装有O型密封圈15。在模板3上开设有连通气囊室14的进气接口16。右侧模板4也活套在四根拉杆5上,该模板4相配的气囊板17之间也以凹凸缘嵌合而构成了气囊室18,气囊板17的另一侧对应于模具1固连有模具2。另在模板4上也相应设置有进气接口19。该右侧模板4以及与气囊板17之间构成的气囊室18结构与前述的结构相同。在模板4上也可设置有与前述相同的导向装置。而本实施例图示,在模板4上设置有另一种结构的导向装置,它被直接设置在四根拉杆5上。具体结构是:一根拉杆滑套20在穿过右侧模板4后被活套在拉杆5上,滑套20的端部固定在气囊板17上,而在滑套20上还套有导套21并固定在模板4上,对应于导套21压紧着弹簧22和压盖23。在上述图示的拉杆5右侧还穿套有模板24(图中未示),具体结构见图2--图4所示。
图2是一种双连杆驱动、三块模板都动的合模机构,其结构是在模板3和模具1,模板4与模具2之间各设置有一个气囊室14、18。其具体结构已由图1表示清楚,双连杆25分别被铰接于活塞推杆26,并由一气缸27相连后进行动作,而双连杆25的端部分别铰接着模板4和模板24。以上构成了动力机构,以带动两带有模具的模板相向合拢或分开。
图3所示的是一种中间模板4不动的单曲肘合模机构,它采用在模板4与模具2之间设置气囊室18的。这时,可通过曲肘连杆机构带动模板3向模板4移动。也可只在模板3与模具之间设置有气囊室14,其它结构与前述相同。对于这种中间模板4不动的合模机构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三和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三和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519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