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98802007.6 | 申请日: | 1998-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244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2-09 |
发明(设计)人: | 朴彦植;宋永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H01M2/12;H01M10/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宏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减少其内部压力以防止二次电池的爆炸的二次电池的安全系统。
通常,二次电池是一可再充电的电池,例如在许多应用中被广泛使用的镍—金属氢化物电池、锂电池或锂—离子电池。当一二次电池被放电和再充电时,由于化学反应生成的气体使该二次电池承受高的内部压力。尽管不常见,作为产生气体的结果,电池可能发生爆炸。
因此,许多当前已知的二次电池具有一帽组件,其设置有一安全阀,当电池内的压力过分增大时,该安全阀可通过形成在一帽盖上的一排放孔排放气体以减少电池内的压力。
锂—离子电池包括一被插入一壳中的电极组件。在该壳的上端上安装一帽组件。电解液通过形成在该帽组件上一进入端口被注入该壳。绝缘部件被配置在该电极组件和该壳之间。
参见图3,示有一常规的帽组件2。该帽组件包括焊接在该壳的上端上的一负部分4,配置在该负部分4的中央部分上的一正部分6,和配置在该负部分4和正部分6之间的一绝缘板8。一铆钉10贯穿过该负部分4且正部分6被耦合至该辊电极组件的正电极。
在上述常规的锂—离子电池中,如果该电池内部的压力由于其内生成的气体而突然升高,该电池可能会爆炸。因此,在该二次电池中设置有气体释放装置。
也就是说,通过一机械加工过程在帽组件2的负部分4中形成若干安全槽12。当电池的内部压力升高到一预定水平之上时,这些安全槽被破开,从而防止电池爆炸。
在帽组件2的负部分4上形成一电解液注入孔14。在电解液通过孔14被注入后,一塞子16被紧贴地装入孔14且然后被焊接以密封。
图4示出常规的帽组件2的另一例子。
在该例子中,一球(未示出)被插入注入孔14且然后被焊接以密封。
在上述图3和4中所示的常规的帽组件中,由于在尺寸较小的负部分上形成这些安全槽和电解液注入孔,难以设计和制造。
在图4所示的常规的帽组件中,由于注入孔的直径较小,难以将电解液注入壳内。
因此,本发明努力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用于二次电池的帽组件,其中安全装置可在预设定的压力下精确地工作以防止电池爆炸。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帽组件,其中可容易地形成安全装置,从而降低制做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其中插入有一电极组件的一壳;安装至该壳的一开口的一帽组件;和形成在该壳和该帽的至少一个上的一电解液注入孔;及被安装以紧密地封闭该电解液注入孔的一安全部件。
最好,该电解液注入孔被形成在该帽组件的一负部分上。
最好,该安全部件被插入并焊接在该电解液注入孔上。
可替代地,该安全部件被配置在该电解液注入孔上并被焊接在该负部分上。
最好,该安全部件由从铝、镍、不锈钢、和镀镍钢板组成的一组中选择的一材料制成。
最好,该安全部件被设计成通过约10-30kgf的电池压力而被破裂。
可替代地,该安全部件设置有多个槽。
通过以下给出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它们被给出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非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将会对本发明有更全面的理解。
图1为说明采用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帽组件的二次电池的截面图;
图2为说明采用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帽组件的平面图;
图3为说明常规的二次电池的帽组件的平面图;
图4为说明另一常规的二次电池的帽组件的平面图。
以下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相同的部件。
首先参见图1和2,分别示出了采用根据本发明的帽组件24的二次电池的截面图和帽组件24的平面图。
本发明的帽组件24被耦合在一壳22的上端上,其中该壳22内容纳有由一正电极、一负电极和一隔板组成的一辊电极20和电解液。壳22通过一分接头(未示出)接触该负电极。
在电极组件20的上端和下端设置有绝缘板26以防止电极组件20与帽组件24和壳22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管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8020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