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由羟基封端聚二烯聚合物制得的聚氨酯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98805384.5 | 申请日: | 1998-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257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6-21 |
发明(设计)人: | D·J·圣克莱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12 | 分类号: | C08G18/12;C08G18/62;C08G18/65;C08G18/28;C08G18/8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杰 |
地址: | 荷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羟基 封端聚二烯 聚合物 聚氨酯 组合 | ||
1.一种由羟基当量为750至10000的氢化聚二烯二醇或多醇、官能团当量为30至200的增强剂和聚异氰酸酯固化剂制备聚氨酯树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a)在NCO/官能团摩尔比为0.4至0.7的条件下,将聚二烯二醇或多醇或增强剂中的至少一种与聚异氰酸酯反应,得到稳定的反应产物;
(b)向(a)的产物中加入另外足够量的聚异氰酸酯,以及根据需要,加入聚二烯二醇或多醇或增强剂之一或二者,使NCO/OH官能团之比升至0.9~1.1,得到35至80%w基于固体的聚二烯二醇或多醇和2至17%w基于固体的增强剂;和
(c)使(b)的混合物反应形成交联聚氨酯产物。
2.一种由羟基当量为750至10000的氢化聚二烯二醇或多醇、官能团当量为30至200的增强剂和聚异氰酸酯固化剂制备聚氨酯树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a)在官能团/NCO之比为0.25至0.55的条件下,将聚二烯二醇或多醇或增强剂中的至少一种与聚异氰酸酯反应,得到稳定的异氰酸酯封端反应产物;
(b)向(a)产物中加入另外足够量的聚二烯二醇(或多醇)或增强剂之一或二者,以及根据需要,加入异氰酸酯,使官能团/NCO之比升至0.9~1.1,得到35至80%w基于固体的聚二烯二醇或多醇和2至17%w基于固体的增强剂;
(c)(b)的混合物反应得到交联聚氨酯产物。
3.一种由羟基当量为750至10000的氢化聚二烯二醇或多醇、官能团当量为30至200的增强剂和封端聚异氰酸酯固化剂制备聚氨酯树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a)将成分一起混合,官能团与完全去封端的NCO之比为0.9至1.1,基于固体的聚二烯二醇或多醇含量为35至80%w,增强剂含量为2至17%w;
(b)在足以将足够的封端聚异氰酸酯去封端的温度和时间内,使各成分反应,得到稳定的部分反应聚氨酯树脂;
(c)使剩余的封端聚异氰酸酯脱去封端,将其与部分反应的聚氨酯树脂(b)反应,得到交联聚氨酯产物。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各成分在80℃至150℃温度下反应0.5至5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增强剂为支化脂族二醇或三醇。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聚二烯二醇或多醇为聚丁二烯二醇。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聚丁二烯二醇包含至少30%的乙烯基。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使用不大于10%w的增强剂。
9.一种聚氨酯树脂组合物,其中包含基于固体40至90%w羟基当量为750至10000的聚二烯二醇或多醇、2至25%w官能团当量为30至200的增强剂,以及在NCO/官能团摩尔比为0.4至0.7下与聚异氰酸酯反应。
10.一种异氰酸酯封端聚氨酯树脂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基于固体10至75%w羟基当量为750至10000的聚二烯二醇或多醇、0至10%w官能团当量为30至200的增强剂,以及在NCO/官能团摩尔比为0.25至0.55下与聚异氰酸酯反应。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组合物,其中增强剂的含量为组合物的1至10%w。
12.一种聚氨酯树脂组合物,其中包含基于固体35至80%w羟基当量为750至10000的聚二烯二醇或多醇、2至17%w基于固体官能团当量为30至200的增强剂,以及适量的经过去封端可得到0.9至1.1的NCO/官能团摩尔比的封端聚异氰酸酯,混合物在足以得到稳定的部分反应聚氨酯树脂组合物的温度和时间内反应。
13.一种屋顶薄膜,该薄膜包括涂覆有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的方法制得的组合物的EPDM薄片。
14.通过权利要求9的聚氨酯树脂与至少化学计量异氰酸酯基硅烷反应制得的硅烷封端聚氨酯组合物。
15.通过权利要求10或11的聚氨酯树脂与至少化学计量巯基硅烷或氨基硅烷反应制得的硅烷封端聚氨酯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80538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