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体异构吲哚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无效
申请号: | 98808833.9 | 申请日: | 199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269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11 |
发明(设计)人: | 森政雄;中川昌子;西田笃司;不破三保子;齐藤晴夫;松永孝之;高桥敏;长谷川千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德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D413/04 | 分类号: | C07D413/04;A61K31/4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宏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 吲哚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新型立体异构吲哚化合物或其盐、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该化合物的用途。
现有技术
由属于红叶藻科的海藻红网藻属(Martensia fragillis Harvey)萃取物中分离出的下式所示吲哚化合物(martefragin(マルテフラジン)A)已是众所周知的〔日本药学会第116次年会演讲摘要集2,215页(1996年)〕。
而且已知上述吲哚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具有药物等用途。但是,上述吲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立体化学依然不清楚。
本发明人最初为了掌握上述吲哚化合物的立体结构、生理活性、作用机理等,从而尝试进行了该化合物立体异构体的合成。而且,作为该化合物立体异构体的合成路线,着眼于以下述L-色氨酸(2)和立体异构α-氨基酸(3a)〔以下该立体异构体α-氨基酸称作高异亮氨酸〕作为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式中,R、R1及R2表示下述含意,*表示手性碳原子的位置。)
上述高异亮氨酸的立体异构体由于是不能从商业方面购得的化合物,所以首先对于高异亮氨酸的立体异构体确立了下述合成路线,而且由上述L-色氨酸(2)和立体异构高异亮氨酸(3a’)成功合成了立体异构吲哚化合物(1a’)。
另外,由于确立了由上述L-色氨酸(2)和立体异构高异亮氨酸(3a’)得到立体异构吲哚化合物(1a’)的合成路线,更进一步,以检索出比上述(1a’)化合物具有更强生理活性的化合物为目的,用L-色氨酸与立体异构高异亮氨酸以外的各种α-氨基酸作原料,与立体异构高异亮氨酸的场合相同可以合成新型吲哚生物碱,得到很多种化合物。
本发明人进一步发现上述(1a’)化合物脱氨基后,与上述martefragin A的4个异构体,即(1”S,3”S)体、(1”R,3”S)体、(1”R,3”R)体、(1”S,3”R)体中任何一个相比,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都强,确定了它们的合成路线。
发明描述
也就是说,本发明涉及下式(1)表示的立体异构吲哚化合物或其盐。{式中,Y表示以下基团〔式中X表示碳原子数为1至5的烷基(该烷基也可以被羟基、羧基、氨基、甲硫基、巯基、胍基、咪唑基或苯甲基取代。),R1及R2各自是独立的,表示氢原子、烷基、芳烷基、环烷基或芳基。〕或-(CH2)2-C*(CH3)H-CH2CH3;R表示氢原子、烷基、芳烷基、环烷基、芳基、一价金属原子、胺或铵;*表示手性碳原子的位置。}。
具体的说,是下式(1a)表示的氨基型化合物或其盐,及下式(1b)表示的式(1a)化合物的脱氨基型化合物或其盐(式中R、R1、R2及X与式(1)的定义相同。)。
下面举出上述式(1)、(1a)及(1b)表示的化合物中,适当取代基的具体例子。
取代基R除表示氢原子以外,具有代表性的取代基R是碳原子数为1至12,特别是1至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辛基、癸基及十二烷基;具有5至6个环碳原子的环烷基,例如环戊基、甲基环戊基、环己基及甲基环己基;碳原子数为6至16的芳基及碳原子数为7至16的芳烷基,例如苯基、萘基、苯甲基及苯乙基,这些基团也可以被卤原子、羟基、烷氧基、氨基等取代。而且,取代基R也可以是钠、钾等一价金属、胺或铵。
另外,适当的取代基R1及R2是碳原子数为1至12,特别是1至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辛基、癸基及十二烷基;具有5至6个环碳原子的环烷基,例如环戊基、甲基环戊基、环己基及甲基环己基;碳原子数为6至16的芳基及碳原子数为7至16的芳烷基,例如苯基、萘基、苯甲基及苯乙基,这些基团也可以被卤原子、羟基、烷氧基、氨基等取代。
作为式(1)、(1a)及(1b)化合物的盐,可以举出无机酸盐及有机酸盐,特别优选盐酸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德化学株式会社,未经立德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8088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关连接装置的改进
- 下一篇:双组份硅酸锌防腐涂料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