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的前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8809996.9 | 申请日: | 1998-10-01 |
公开(公告)号: | CN1274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22 |
发明(设计)人: | 千贺达也;寺井英晃;穗积卫;福田金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B60J1/17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天安,温大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前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前门结构,详细地讲是关于引导窗玻璃的升降动作所用的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5所示,为了引导窗玻璃21的升降,在汽车前门20上具有剖面大致为U字形的前下框架(导轨)22与后框架(导轨)23。前下框架22上端部焊接在主框架24上而向下方延伸,在途中通过未予图示的托架结合在门板上。
另外,图6表示沿着图5的B-B线剖切的剖视结构,外门板25与内门板26是在前侧由铰链侧板27相互结合。
在这种以前下框架22与后框架23为导向而使窗玻璃21升降的门结构的情况下,前下框架22与铰链侧板27要保持必要的一定量以上的间隔C(参照图6)地配置以避免发生干涉,因此前下框架22与主框架24所夹的空间D(图5中以斜线表示的部分)在外观上被遮蔽,妨碍了乘员的前方视野。
因此,如图5所示,在框架22、23是向后侧倾斜结构的情况下,若使铰链侧板27大致直立状地延伸时,则前下框架22下端部的位置就要受铰链侧板面所限制,因而前下框架22的上端部变为靠后,上述的前下框架22与主框架24之间的空间D必须增大,其结果有将妨碍前方视野的不可视范围扩大的缺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能将前下框架配置在车门内部空间部的靠前处,以减少乘员的不可视范围。
发明的公开
为解决上述问题,权利要求1的发明是在袋结构的门主体部内的前侧与后侧对向地配置引导窗玻璃升降的前下框架与后框架的汽车前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门主体部的前面部中与上述前下框架的下端部对应的部位上设置使门主体部的内部空间向前方鼓出的鼓出空间部,将上述前下框架配置成其下端部与上述鼓出空间部对向。
在这种情况下,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那样,上述鼓出空间部也可通过构成上述门主体部的前面部的铰链侧板的拉深加工而形成,另外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那样,上述鼓出空间部也可通过在铰链侧板上设置开口、并且利用结合在铰链侧板的前面上的向前方鼓出形状的面板来封闭其开口而形成。
根据上述这样构成的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明,能使前下框架比以往配置在门主体部内的靠前处。因此,能减少由前下框架的上端部分与窗框架部上的主框架所夹的空间、即乘员的不可视范围,扩大前方视野。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视图,是由室内一侧看汽车的右前门所得的整个门的概略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3是前下框架的配置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是由室内一侧看以往的右前门所得的整个门的概略主视图。
图6是图5的B-B线剖视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首先,按照图1-图3说明第1实施例。图1概略表示由室内一侧看汽车的右前门所得的整个门,图2表示图1的A-A线剖面。前门1具备主要是通过折边加工将外门板2与内门板3一体化成为袋结构的门主体部1a以及安装在该门主体部1a上部的窗框架部1b。
门主体部1a的前面部是由铰链侧板4构成,该铰链侧板4通过熔敷结合在内门板3上,通过折边加工结合在外门板2上。并且,在门主体部1a的内部空间收容有升降窗玻璃5所用的窗玻璃开闭调节器(未予图示)、引导窗玻璃5升降的剖面大致为U字形的前下框架(导轨)6与后框架(导轨)7等。
前下框架6是与后框架7平行地配置,在门主体部1a内,其中间部或下端部等的适宜部位通过未予图示的托架结合支承在内门板3上,其上端部由门主体部1a内突出并熔敷在构成窗框架部1b的主框架8上。
在上述前门结构中,如图2所示,在上述铰链侧板4的下部,特别是与前下框架6的下端部对应的部位上,以使门主体部1a的内部空间向前方鼓出的形态形成彭出空间部9。通常,铰链侧板4是利用压力机进行的拉深所形成,但在这种情况下,上述鼓出空间部9是在其冲压成形时整体成形。
另外,通常的情况下,在铰链侧板4上设置有用于安装上下一对的铰链(未予图示)与限制门1的开闭范围的门开度限位机构(未予图示)的安装座,上述上下一对的铰链是用于可以开闭地安装门1。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考虑到同此等铰链安装座(一般设定在靠近外门板2处)与门开度限位机构安装座(一般设定在靠近内门板3的上下方向大致中间部)的位置关系时,上述鼓出空间部9要设定在不妨碍它们的位置,即如图2所示,在靠近内门板、且门开度限位机构安装部的下部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8099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照相机
- 下一篇:无模型自适应过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