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98813364.4 | 申请日: | 199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284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2-14 |
发明(设计)人: | 阿部茂;石井敏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6B7/00 | 分类号: | B66B7/00;B66B7/06;B66B1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侯佳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升降绞车设置在升降阱底部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图5为表示以往电梯装置一例的正视图,图6为表示图5装置的俯视图,图7为将图5装置的吊索展开表示的说明图。
图中,升降阱1具有底部1a、互为相对的第1及第2侧壁1b,1c以及与第1及第2侧壁1b,1c成直角的第3侧壁(后壁)1d。升降阱1内由吊索4悬挂轿箱2及平衡配重3。在轿箱2的下部设有一对轿箱滑轮5、6。在平衡配重3的上部设有配重滑轮7。在升降阱1内的上部设有第1及第2回行滑轮8、9。
在升降阱1的底部1a设置有通过吊索4使轿箱2与平衡配重3交互升降的升降绞车10。在图6所示的垂直投影面内,升降绞车10的一部分与轿箱2重合。另外,升降绞车10被配置成其轴芯10a沿与第1及第2侧壁1b、1c垂直的方向延伸。
在升降阱1内的上部分别固定有吊索4的一端部4a及另一端部4b。如图7所示,吊索4从一端部4a侧按轿箱滑轮5,6、第1回行滑轮8、升降绞车10、第2回行滑轮9及配重滑轮7的顺序依次绕设。
另外,如图6所示,轿箱2中设有轿箱门11a、11b及对轿箱门11a、11b的开关进行导向的轿箱门槛12。在相互平行地立设于升降阱1内的一对轿箱导轨13、14中对轿箱2进行导向和升降。一对轿箱导轨13、14配置为在垂直投影面内其连接直线15通过轿箱2的重心G或其附近。这是为了不在轿箱导轨13、14上施加大的偏心负荷。
与此同理,一对轿箱滑轮5、6也配置为在垂直投影面内其连接的滑轮直线16、即吊索4的通过轿箱2下部的部分通过轿箱2的重心G或其附近。而且,为避免轿箱导轨13、14与轿箱滑轮5、6的干涉,滑轮直线16相对于导轨之间的直线15倾斜,并在轿箱2的重心G处或其附近与导轨之间的直线15交叉。
这里,为了对升降绞车10进行维修,升降绞车10的周围必须有维修作业空间。该维修作业空间包括设于升降阱1的底部1a的维修区域21A的上方的高度为H的空间以及升降绞车10上方的高度为h的空间。维修区域21A具有充分的宽度以对升降绞车10进行维修作业,例如为从升降绞车10的一侧面起500毫米范围的区域。另外,出于同样的理由,升降绞车10上方的维修作业空间一般指高度h=500毫米的范围。在该维修作业空间内希望不存在会成为作业障碍的器物。
在这种以往的电梯装置中,为将升降绞车10配置成轴芯10a沿与第1及第2侧壁1b、1c垂直的方向(与导轨之间的直线15平行的方向)延伸,在使轿箱2下降到最下方移动位置并对升降绞车10进行维修作业时,维修区域21A系由通过轿箱2下部的吊索4(下悬式吊索)加以限制,图6的尺寸d0较小,故不能确保充分的维修作业空间。
对此虽然有设想将升降绞车10与吊索4分开设置的方法,但由于从吊索4的从升降绞车10到第2回行滑轮9的区间与门槛12干涉,故对升降绞车10的设定位置有所限制。另外,将吊索4与升降绞车10分开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难以使下悬式吊索通过重心G附近而在偏心位置处将轿箱2吊起,从而在轿箱导轨13上施加有偏心负荷。
图8为表示以往电梯装置的另一例子的俯视图,图9为将图8装置的吊索路径展开表示的说明图。在本例中,系在升降阱1的底部设置升降绞车17和缓冲器18。在升降阱1的上部设有回行滑轮19,在该回行滑轮19上悬挂有吊索20。而且,吊索20的一端部20a与轿箱2连接,吊索20的另一端部20b则绕设于升降绞车17的卷筒17b上。
在这种装置中,与图5的吊索4的路径相比,吊索20的路径更为简化。另外,由于轿箱2的下部不配置吊索20,故在使轿箱2下降到最下移动位置并对升降绞车17进行维修作业时,吊索20并不成为妨碍。然而,由于在升降阱1的底部1a立设有缓冲器18,故如图8所示,即使在这种系缆式(roping)的电梯装置中,维修区域21A及其上方的空间因缓冲器18和缓冲器18a而受到限制,故不能确保充分的维修作业空间。
另外,在日本专利实公昭62-11894号公报中揭示了一种在与升降阱邻接的台阶的下部设有机械室、并在该机械室内设置升降绞车的电梯装置。然而在这种装置中,由于必须在升降阱之外另外设置机械室,故建筑物利用效率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8133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主板型网络安全计算机
- 下一篇:同步电动机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