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时脱除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的吸着剂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9100358.6 申请日: 1999-01-21
公开(公告)号: CN1229693A 公开(公告)日: 1999-09-29
发明(设计)人: 林秋菊;郭坤敏;李云峰;乔惠贤;谢自立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57605部队
主分类号: B01J20/20 分类号: B01J20/20;B01D53/60;B01D53/81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83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同时 脱除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吸着
【说明书】: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常温、常压下在大气环境中脱除SO2及NO2的吸着剂。特别是适用于密舱室或地下坑道中SO2及NO2的消除。该吸着剂也适用于任何人群密集的娱乐场所中臭味及NOx的处理。

由于工业的迅猛发展,各工厂企业排放的废气数量与种类也随之增加。硫化物及氮化物的排放使大气酸化日趋严重,形成大面积酸雨。SO2及NO2对人体危害较大,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毒物之一,为消除SO2及NO2的污染已有多种技术,如活性焦炭法、脉冲等离子体法及电子束照射法。发明人在1996年全国活性炭交流会论文集中对已有的吸附剂及催化剂做了全面的论述。

目前缺乏有效的SO2及NO2的同时脱除的技术。

在已有的技术中,均是单独消除SO2或NO2的。虽然等离子体技术和电子束照射等技术可用来同时消除SO2及NO2,但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与本发明接近的专利为US5,366,710,(1994),其载体为活性污泥与MnO2,MnO4的混合物,浸渍的水容液中含有Fe3+,反应温度为200℃。其载体成份复杂,且净化条件要求较高,另一接近的工作是中国“环境科学”15卷5期(1994),报导的CuSO4/CuO催化剂,活性组分为CuO/Al2O3,其缺点是反应温度在400℃以上,才能使脱硫效率超过90%,但此温度下,脱硝的某些副反应将逐步增强。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含贵金属和过渡金属,且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高效用于大气环境及其它密闭舱室中SO2及NO2净化用的吸着剂,同时吸着剂不含任何毒性(例如Cr)元素,且寿命长。

本发明的吸着剂包括载体、活性组分和添加剂,其中的载体为活性炭,活性组分为碘酸盐,添加剂为碱金属族的氢氧化物,吸着剂中的各组分百分比为:活性炭,80%以;碘酸盐,1-10%,更为可取的是5-10%;添加剂的重是活性组分的重量的70-100%,更为可取的是,添加剂的重量是活性组分的重量的85-100%。

本发明吸着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筛选好的活性炭用蒸馏水煮沸,洗涤,然后在130~150℃干燥4小时。

2、将含碱金属K或Na的碘酸盐及添加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3、将1制得的活性炭按75%水容量用上述2的溶液浸渍,不断搅拌30-60min,然后在110℃下活化2小时,即得到本发明的吸着剂。

在上述制备过程中活性炭可选用破碎状、柱状或球状活性炭。

本发明较佳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实施例给予进一步说明。

实例1:浸渍炭的制备

活性炭为ZX-15柱状炭,比面积为1100m2/g,将上述炭用蒸馏水煮沸,洗涤,然后在130~150℃下干燥4小时。将KIO32g,KOH1.6g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浸渍上述载体60分钟,并不断搅拌,然后在110℃活化2小时,即得本发明的吸着剂A。

实例2

依照实例1的制备方法,用LiOH代替KOH,其余不变,制备出吸着剂B。

实例3

依照实例1的方法,用ZF-09炭代替ZX-15其余不变,制备出吸着剂C。

实例4

依照实例1的制备方法,用F400 12×30炭代替ZX-15炭,其余不变,制备出吸着剂D。

对比例2

依照实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浸渍液时不加KIO3,其余不变,制备出吸着剂E。

实例5吸着剂的评价

将上述吸着剂A、B、C、D及对比例E进行评价,在温度15~30℃,空速16,000~18,000-1的范围内,原料气体中,SO2浓度为200~250ppm,NO2浓度为100~150ppm,其余为N2气,其结果如表1。

                  表1实验结果

吸附剂  空速 (h-1)   温度   (℃) SO2人口浓度    (ppm)SO2出口浓度    (ppm) SO2转化率    (%)  NO2人口浓   度(ppm) NO2出口浓   度(ppm) NO2转化  率(%)   A 18,000    15    250.0     12.5    95    133.8    12.17   90.9   B 18,000    17    255.0     37.7    85    138.5    34.65   74.9   C 17,500    18    245.8     7.3    97    126.7    10.95   91.3   D 18,000    16    237.5     3.0    99    129.8    8.52   93.4   E 17,500    20    245.5     98.5    60    121.7    61.1   49.8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57605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57605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003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