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井场工房漏电报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9101684.X | 申请日: | 1999-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267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9-20 |
发明(设计)人: | 姚有光;张世山;卜凡俭;王家雷;李希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利油田石校科技开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G08B21/00 | 分类号: | G08B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98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场 工房 漏电 报警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井场作业工房漏电报警装置。
目前一部分抽油井井场用高压电(380V或更大)为抽油机动力电源,目的是提高效能,防止电能被盗,同时也给现场修井作业带来了隐患。修井作业用工房为工人体息就餐办公的场所,其照明及生活用电由动力电源直接接到工房自带变压器上,经变压后使用。由于工房安放地点选择远离抽油机且地势高而平坦地带,故所用联接电缆长度富裕,以适于选择工房安放点。多余部分电缆盘在工房末端车架上;由于使用环境恶劣,时间长,电缆非常易老化破损,发生漏电现象,直接威胁工房中工人的人身安全(胜利采油厂98年初曾因此伤亡一人)。而工房所用漏电保护器对这些电缆,即从井场配电箱到工房保护器之前的电缆,起不到保护作用。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安全简便而又经济的解决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设计一种油田井场工房漏电报警装置,以解决井场配电箱至工房保护器前这段电缆的安全隐患问题。它通过检测工房外壳电位的高低,确定工房安全与否,一旦漏电,工房电位上升,报警器马上报警,提醒工人,采取措施查找原因。
本发明一种井场工房漏电报警装置,它包括:井场动力电源,供给电力;工房内电器设备,由井场动力电源供电,工房外壳接地,漏电报警装置联接在工房外壳和大地间,当动力电源或工房内电器设备漏电发生在工房外壳上时,漏电报警装置就会检测出工房外壳上的电源,以声或光的形式报警。
附图(1)为井场工房漏电报警装置的检测电路。
附图(2)为井场工房漏电报警装置的电源电路。
下面参照附图进行详述:该井场工房漏电报警装置,主要有检测电路和电源电路组成,在检测电路中,通过继电器F4的常闭触点,把工房外壳与电阻R2连在一起,R2和电阻R3串联,R3接交流零线,工房外壳接地。这样一旦外壳与零线存有十几伏以上的电位差,经R2,R3分压,经整流电路整流为一直流电压加到三极管T1的基极和发射极上,通过R5使T1导通,发射极电位升高,推动后接的三极管T2导通,使继电器C通电,C的常开触点使继电器F通电,F的常闭触点断开,切断外壳与本电路的联系,F的三个常开触点F1、F2、F3,F3使T1基极短接,导致T1截止,又使C1迅速放电;F1形成自锁触点;F2接通报警器。F4为常闭触点,通电后自动断开,切断检测回路与带电机壳的联系。起到保护检测回路的作用。电阻R1连接在R2和R3之间,R1通过试验按钮SK外接火线,R3下端外接零线。按一下SK,如果电路正常,则报警装置响,否则不响。在电源电路,外部电源(220V)经整流加到继电器F和喇吧两端,F串接停止按钮ST。电容C1、C2分别并联在检测电路和电源电路的整流电路上。ST为停止按钮,在报警器响后,如果外壳不再带电,按一下ST,则报警器停止鸣叫。稳压管D1、D2串联与稳压管D3并联在三极管T1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D3构成一次限幅电路,限幅电压为6V,D1、D2构成二次限幅电路,限幅电压为12V,二次限幅电路只有在输入电压很高时才动作。D4、D5一方面起电位转移作用,另一方面起提高抗干扰能力的作用。D6起泄放作用,保护T2。外接电源为220V;R1=100K;R2=100K;R3=100K;D1为6V;D2为6V;D3为6V;R4=100Ω;R5=270Ω;R6=100Ω;C1=1μ;C2=100μ。
本装置灵敏度较高(外壳带电十几伏以上均动作),工作可靠,检测范围宽:十几伏至几千伏。由于R2很大,并使用射极跟随器,使取用的动作电流较小,大大低于人体的危险电流,这样提高了检测的安全性。D1、D2、D3均起限幅作用,它们与R2配合,使得外壳在高电压带电时,也能可靠工作,因为一旦限幅电路动作(检测电压较高),则电压大部分降落在R2上,使R3两端电压急剧减小从而保护了检测电路。由于R2=R3,又使得在低电压带电时提高检测灵敏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利油田石校科技开发中心,未经胜利油田石校科技开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016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山楂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叠层材料和用它制造的包装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