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聚酯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9102453.2 | 申请日: | 199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227231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01 |
发明(设计)人: | 中町浩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G63/181 | 分类号: | C08G63/181;C08G63/8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白益华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聚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包括二元羧酸组分单元和二元醇组分单元的聚酯,所述二元羧酸组分单元来自对苯二甲酸和萘二甲酸,所述二元醇组分单元来自乙二醇,所述聚酯具有以下性能:
以二元羧酸的组分单元(ⅰ)的总量计,来自对苯二甲酸的组分单元占40-99.5重量%,来自萘二甲酸的组分单元占0.5-60重量%,来自间苯二甲酸的组分单元占0-25重量%,
以二元醇的组分单元(ⅱ)的总量计,来自乙二醇的组分单元占95-100重量%,来自具有2-10个碳原子的氧化烯链的聚(亚烷基)二醇的组分单元占0-5重量%,
特性粘度在0.5-1.5dl/g的范围内,
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得的熔点(Tm(℃))满足以下关系式(Ⅰ):
[1/527-0.0017·ln(1-(mI+mN)/200)]-1-273<Tm≤254(Ⅰ)其中,mI是来自间苯二甲酸的组分单元在整个二元羧酸组分单元中所占的比例(摩尔%),mN是来自萘二甲酸的组分单元在整个二元羧酸组分单元中所占的比例(摩尔%);
用1H-NMR测得的具有萘二甲酸-乙二醇-对苯二甲酸序列的组分单元的量(LNET(摩尔%))满足以下关系式(Ⅱ):
LNET≥0.5×mN (Ⅱ)其中,mN是来自萘二甲酸的组分单元在所有二元羧酸组分单元中所占的比例(摩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其特征在于熔点(Tm(℃))满足以下关系式(Ⅰ'):
[1/527-0.0017·ln(1-(mI+mN)/200)]-1-270<Tm≤254 (Ⅰ')。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亚烷基)二醇的聚合度(n)为5-50。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聚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亚烷基)二醇是聚1,4-丁二醇。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聚酯,其特征在于用5mm厚在注塑温度为280℃,模具温度为10℃的条件下注塑制得的正方形平板测得的雾度值不超过20%。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聚酯,其特征在于聚酯的乙醛含量不超过20ppm。
7.一种聚酯的制备方法,它包括:
将(A)99-40重量%的固相聚合之前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B)1-60重量%的固相聚合之前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A)的特性粘度为0.3-0.8dl/g,所述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B)的特性粘度为0.3-0.7dl/g,以及
使共混料固相聚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B)包括:
(ⅰ)含有100-55重量%萘二甲酸组分单元和0-45重量%间苯二甲酸组分单元的二元羧酸组分单元,和
(ⅱ)含有100-90重量%乙二醇组分单元和0-10重量%具有2-10个碳原子的烯化氧链的聚(亚烷基)二醇组分单元的二元醇组分单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醇组分单元包括99.999-90重量%乙二醇组分单元和0.001-10重量%具有2-10个碳原子的烯化氧链的聚(亚烷基)二醇组分单元。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亚烷基)二醇的聚合度(n)为5-50。
11.如权利要求8-1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亚烷基)二醇是聚1,4-丁二醇。
12.如权利要求7-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固相聚合前对共混料加热使之预结晶。
13.如权利要求7-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不超过190℃的加热结晶温度下对共混料进行固相聚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井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0245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