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凸轮带动的带熔接工具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9103060.5 | 申请日: | 199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70C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19 |
发明(设计)人: | 雅努什·菲吉尔;彼得·德拉巴雷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利诺斯工具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13/32 | 分类号: | B65B13/3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昝美琪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凸轮 带动 熔接 工具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熔接带重叠部分的带捆扎工具,它包括:
一个封接夹具,可移向一个第一支承件;
一个可振动的熔接板,可移向一个第二支承件;
一个振动马达,用来振动熔接板;
一个第一凸轮,用来将封接夹具移向第一支承件,以啮合并夹住位于封接夹具与第一支承件之间的拉紧的带;
一个第二凸轮,用来起动振动马达,以振动熔接板;以及
一个第三凸轮,用来将熔接板移向第二支承件,以啮合并熔接位于熔接板与第二支承件之间的带重叠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捆扎工具,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凸轮组件,所述的凸轮组件有一个共同的驱动枢轴,可旋转地支撑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捆扎工具,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凸轮驱动马达,可转动地与凸轮组件的共同驱动枢轴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捆扎工具,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位于熔接板上的带切割刃,当熔接板移向第二支承件时,用来切断上面带部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捆扎工具,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第一辊件,与封接夹具相连并可由第一凸轮啮合,一个第二辊件,与熔接板相连并由第三凸轮啮合,以及一个由第二凸轮触动的起动振动马达的开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捆扎工具,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在封接夹具与熔接板之间形成的顶角,带重叠部分在所述的顶角上被弯曲,至少可以减小带重叠部分的一个带的纵向强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捆扎工具,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底板,第一支承件位于所述的底板的前端部分,第二支承件位于所述的底板的第二部分,底板的前端部分与底板的第二部分成一个角度,形成该顶角。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捆扎工具,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带拉紧进给轮,可移向一个底座,以啮合并拉紧带进给部分,和一个拉紧夹具,可移向一个第三支承件,以啮合并夹位带拉紧过程中的带自由端部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捆扎工具,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在底板的前端部分上的第一支承件,在底板的第二部分上的与底板的前端部分成一个角度的第二支承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捆扎工具,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第三支承件设在底板的后端部分上,底板的第二部分位于底板的前端部分和底板的后端部分中间,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分别从底板的第二部分向外下方倾斜。
11、用一种带捆扎工具熔接带重叠部分的一种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
用第一凸轮将一个封接夹具移向一个第一支承件,以啮合并夹住位于封接夹具和第一支承件之间的拉紧的带;
用第二凸轮起动一个振动马达,以振动一个熔接板;以及
用第三凸轮将振动熔接板移向一个第二支承件,以啮合并熔接位于熔接板和第二支承件之间的带重叠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第二凸轮使振动马达停车,并在振动马达停车之后用第三凸轮使熔接板在冷却期间保持停在第二支承件的位置上,冷却结束后使熔接板从第二支承件上移去。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一个共同的驱动枢轴旋转地驱动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以便驱动控制封接夹具的动作、熔接板的动作和冷却时间。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在熔接带重叠部分之前,切断上面带部分。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当振动熔接板移向第二支承件时,用熔接板上的一个切割刃切断上面带部分。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一个带拉紧进给轮拉紧缠绕在货物上的带,并在带拉紧的过程中用一个拉紧夹具夹住带的自由端部分。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在熔接之前减小处于封接夹具和熔接板之间的带重叠部分的上面带的纵向强度。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至少使上面带部分部分地变形,以减小纵向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利诺斯工具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伊利诺斯工具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0306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