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植酸酶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9103564.X | 申请日: | 199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68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21 |
发明(设计)人: | 何家禄;姚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9/00 | 分类号: | C12N9/00;C12N9/16;C12N15/86;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严舫 |
地址: | 2120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家蚕 生物反应器 生产 植酸酶 方法 | ||
1.一种利用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体内表达、生产植酸酶的方法,包括:将植酸酶基因与杆状病毒载体进行重组;用重组病毒载体感染昆虫宿主;培养被感染的昆虫宿主使其进行植酸酶表达;收集含植酸酶的昆虫体。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状病毒是BmNPV、AcMNPV、ApNPV、BsSNPV、CfMNPV、EoSNPV、HaNPV、HzNPV、LdMNPV、MbMNPV、OpMNPV、S1MNPV、SeMNPV、或TnNPV。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昆虫宿主是家蚕、野蚕、蓖麻蚕、樟蚕、樗蚕、柞蚕、日本柞蚕、野天蚕、苜蓿尺蠖、茶尺蠖、甘兰夜蛾、斜纹夜蛾、秋粘虫、粉纹夜蛾、行军虫、棉铃虫、美国棉铃虫、烟青虫、烟草夜蛾、东方粘虫、或舞毒蛾。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昆虫是家蚕,所述的杆状病毒是家蚕杆状病毒。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状病毒运载载体是AcRP23-lacZ,AcRP6-SC,AcUW1-lacZ,BacPAK6,Bac to Pac,Bacmid,BlueBacII(pETL),p2Bac,p2Blue,p89B310,pAc360、373,pAcAB3、4,pAcAS3,pAcC129、C4、DZ1,pAcGP67,pAcIE1,pAcJP1,pAcMLF2、7、8,pAcMP1、2,pAcRP23、25,pAcRW4,pAcsMAG,pAcUW1、21、2A、2B、3、31、41、42、43、51,pAcVC2、3,pAcYM1,pAcJcC5,pBac1、2,pBlueBacIII,pBlueBacHis,pEV55、mXIV,pIEINeo,pJVETL,pJVNhel,pJVP10,pJVrsMAG,pMBac,pP10,pPAK1,pPBac,pSHONEX 1.1,pSYN XIV VI+,pSYNVI+wp,pSYNXIV VI-,pVL1391、1392、1393,pVL941、945、985,pVTBac,pBM030,或pUAC-5。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组病毒是通过口食或透过表皮来感染1-5龄的昆虫幼虫或蛹体的。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蛹体为1-2天的早期嫩蛹。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酸酶是由黑曲酶的植酸酶基因phyA2编码的;所述的运载载体是BacPAK6;所述的重组是指将植酸酶基因转移到家蚕杆状病毒亲本株Bm-BacPAK6的基因组上,替代基因组上的lacZ基因,然后通过蓝白空斑筛选技术,获得携带phyA2的重组家蚕杆状病毒rBmNPV(phyA2);所述的感染是将得到的重组家蚕杆状病毒感染家蚕细胞系或穿刺接种1-5龄的家蚕幼虫或蛹;在感染3-6天后收集含植酸酶的家蚕幼虫或蛹的体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0356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式录放装置
- 下一篇:涡漩式制冷流体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