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计算机与电子记事本之间的双工数据传输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9103593.3 | 申请日: | 1999-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269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11 |
发明(设计)人: | 姜文军;陈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粤丝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5/163 | 分类号: | G06F15/163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518067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 电子 记事本 之间 双工 数据传输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计算机与电子记事本之间的双工数据传输方法。
由于目前计算机与电子记事本之间的通讯基本上是通过计算机的串口与电子记事本的RTC专用芯片来进行的,且采用的都是单工传递方式,因此通讯时,在同一时间,计算机与电子记事本之间只能一方处于发送,而另一方处于接受的双边同时操作状态。因此大多数PC-Link系统在设计通讯程序时,都是要求用户在数据交换时,同时去操作两部机器,以保证数据传送的协调一致。这样的系统,无疑在使用上造成了用户的不便,且数据传送的准确性及成功率不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与电子记事本之间的双工数据传输方法,即只需操作计算机,而无需同时去操作两部机器,并能通过PC-Link将电子记事本的数据传送给计算机,使其仿真成为计算机的一个终端设备,从而提高数据通讯的准确性与成功率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计算机与电子记事本之间的双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建立机器握手协议,将相关字符组成相应的控制命令并传递给电子记事本,使计算机与电子记事本之间建立连接;第二步、计算机接受用户指令并发出一条命令,电子记事本接受命令并回应计算机的命令,计算机接受回应,此时,计算机与电子记事本即可进行数据传输;第三步、计算机与电子记事本进行数据传输,电子记事本发送数据,计算机接收数据并回应,电子记事本同时接受回应。
计算机通过一系列的命令对电子记事本进行发送、删除或其他单边操作,这一系列的命令包括:
(1)计算机读取电子记事本的版本号;
(2)计算机读取电子记事本的存储状况;
(3)计算机读取电子记事本的一条记录;
(4)计算机传送一条记录给电子记事本;
(5)计算机删除电子记事本的一条记录;
(6)计算机删除电子记事本的一类记录;
(7)结束数据通讯工作。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只需操作计算机,而无需同时去操作两部机器,并能通过PC-Link将电子记事本的数据传送给计算机,使其仿真成为计算机的一个终端设备,从而提高数据通讯的准确性与成功率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第一步、建立机器握手协议。由于数据传送的实质就是传送或接受ASCII码字符,故本方案将相关字符组成相应的控制命令并传递给电子记事本,从而通过软件使计算机与电子记事本之间建立连接,达到实现软件“双工”的目的。这一步是通讯工作的基础。这样,在PC与电子记事本连接之后,电子记事本就会将它存储的数据自动传送给计算机,使PC与电子记事本的数据保持一致,从而使电子记事本成为计算机的一个终端;
第二步、计算机接受用户指令并发出一条命令,电子记事本接受命令并回应计算机的命令,计算机接受回应,此时,计算机与电子记事本即可进行数据传输;
第三步、计算机与电子记事本进行数据传输,电子记事本发送数据,计算机接收数据并回应,电子记事本同时接受回应。
计算机通过一系列的命令对电子记事本进行发送、删除或其他单边操作,这一系列的命令包括:
(1)计算机读取电子记事本的版本号。本命令的目的是考虑到电子记事本软件的开发特性,决定了不同电子记事本产品其内部数据格式不可能完全一致,故为了保证软件的兼容性,通过这个版本号,来实现对不同电子记事本机的控制;
(2)计算机读取电子记事本的存储状况;
(3)计算机读取电子记事本的一条记录;
(4)计算机传送一条记录给电子记事本;
(5)计算机删除电子记事本的一条记录;
(6)计算机删除电子记事本的一类记录;
(7)结束数据通讯工作。
有了这一系列的命令,用户在进行电子记事本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时,仅需要在计算机上进行单边操作,便可以根据软件内部的与电子记事本建立的协议对电子记事本进行各种操作,接收、发送或删除数据,从而既极大地提供了数据传送的方便,又扩展了传统的PC-Link软件的功能,突破了单工PC-Link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粤丝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粤丝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035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腹壁造瘘集便器
- 下一篇:改性无机玻璃钢防火装饰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