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推削滚齿第三代半自动专机无效
申请号: | 99103791.X | 申请日: | 199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10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18 |
发明(设计)人: | 赵子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子光 |
主分类号: | B21C23/21 | 分类号: | B21C23/21;B21H7/10;A01D34/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6001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削滚齿 第三代 半自动 专机 | ||
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一种专用于加工收割机割台上用的动刀片齿纹的设备。
背景技术动刀片的齿纹加工分有切削和无切削二种工艺,本发明人专利CN-1046864A的推削滚齿半自动专机是有切削和无切削的有机结合,但因该专机结构复杂,调整困难,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结构简单,布局更加合理,调整方便,稳定性好。
本发明上料部分III中上料油缸取代了CN-1046864A专机(以下简称原专机)中十几个零部件组成链式传动机构,拖动部分II中也将原专机的两个部分合二为一,几个零部件取代了十个零部件;滚齿部分V中支架(13)和龙门顶(19)构成龙门,既弥补原专机的因结构原因而造成的强度不够,也使调整极为方便可靠,下料部分中“二指”弹动下料取代了原专机中“五指”抓式下料。拖动部分II中能在摆臂(8)前端与其孔紧配合的上轴(21)上摆动的支承板(10)可以用四块,由四个压簧(22)作用,也可以用二块由二个压簧(22)作用,使下齿板(25)与滚齿轮的啮合是弹性接触开始。
本发明由原专机二十几个组合体减至五个组合体构成,调整方便可靠,效率从原800片/小时提升至1000片/小时,质量提高一个量级,成本又下降10-20%。
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总体图,I是动力部分,II是拖动部分,III是上料部分,IV是推削部分,V是滚齿部分;图2是自动上料部分,支架(2)靠螺钉固定在导轨(9)上,上料油缸(4)通过连接板使推料板(1)往复运动,图3是拖动部分,图4是在拖动部分中有自动下料的弹动机构,双头滑块(29)是处在被圆柱锁销(33)锁住位置,而拉杆(31)是完成双头滑块(29)锁住待击发位置后,靠油缸工作行程和压簧(32)能量释放回至起点位置;图5是推削部分和滚齿部分;图6是拖动部分II中的自动下料机构双头滑块(29)被圆柱锁销(33)锁住状态。
本发明实施实例:如图6,在主油缸回程至终点过程中,当距终点21mm时,拖动部分II后端调整螺栓(39)触到死挡铁,拖动部分主体停止(也就是待上料位置),主油缸继续回程便通过活塞杆(28)前端环形槽中的连接板(37),φ6保险销(38),拉动拉杆(31),如图4是拉杆(31)被向后拉动21mm,双头滑块(29)在拉杆(31)上的圆柱销拉动下后移21mm,压簧(30)被压缩21mm的同时双头滑块(29)被圆柱锁销(33)锁住(如图6所示),压簧(32)被压缩的同时主油缸活塞杆也完成回程。拖动部分II停至待上料位置时,行程开关发出指令,如图2,推料板(1)将料槽中的最下边一片动刀片推到工位,动刀片以中间导体与24V可调触点接触(24V可调触点又兼起动刀片进入工位的死挡铁作用),从而使主油缸的换向阀动作,主油缸开始工作行程。如图3,主油缸活塞杆(28)向前行至距起点21mm的过程中,如图4,拉杆(31)、压簧(32)被压缩21mm的能量释放,拉杆(31)缩回,继续工进,如图6,拖动部分II在主活塞杆(28)的推动下才开始向前移动,同时,其后的调整螺栓才脱开死挡铁;如图5、图4,动刀片在支承块(5)、支承压板(7)的支承拖动下继续工进,动刀片在固定不动的推刀(11)下通过,完成二刃面推削。继续工进,如图3、图5,拖动部分II中摆臂(8)前端,下轴(23)上的滚轮(26)在支承挡块(24)的支承下使摆臂上扬时,动刀片在摆臂上的支承下齿板(25)支承,和支承压板(7)的反作用力下被夹紧,同时支承下齿板(25)上的齿纹也与滚齿轮(16)上的齿啮合,动刀片则由原与水平夹角13°18′仰至与水平夹角15°26′,由于支承板(10)长条孔一侧的压簧(22)的作用,支承下尺板(25)与滚齿轮(16)的啮合是弹性接触开始。继续工进,支承块(5)、动刀片、支承下尺板(25)等合为一体,在滚齿轮下通过而完成动二刃面上的滚齿。继续工进,如图5、图6在支架(13)上触头(40)使摆臂(8)上触发销(35)动作,使钩锁销(36)动作,使圆柱锁销(33)退回,双头滑块(29)在压簧(30)能量释放下触击动刀片被弹出下料,动刀片下料时,撞击行程开关发出指令,使主油缸又复于回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子光,未经赵子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037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钴含锡储氢电极材料
- 下一篇:复合相变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