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免手持通讯系统无效
申请号: | 99104806.7 | 申请日: | 1999-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269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宗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固昌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2 | 分类号: | B60R11/02;H04M1/00;H04M1/72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履平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通讯 系统 | ||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免手持通讯系统,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利用红外线或无线电方式传递声音讯号,以耳机传递至使用者耳部,且利用有线麦克风接收音源,达到免手持听筒功能的免手持通讯系统。
现今工商社会通讯用品是每日不可缺的用品,透过电话让人们能做长距离的沟通,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然而,通讯用品日新月异,无不是朝向提供更轻巧方便的通讯产品来开发:在家庭或办公室等室内使用上,则有无线电话(wireless telephone)的产品,而汽车上或室外的使用上,即有汽车电话或移动电话(mobile telephone)等产品,让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接听电话。
然而,对于在车上使用移动电话的人而言,依数据显示,边开车边讲电话的肇事率最高,而原因在于驾驶者必须一边手持电话一边开车,导致注意力分散,使得肇事率上升。也因此,为了避免发生意外事故,我国台湾省亦针对此项事件做出了法律规范,例如禁止在行车期间利用移动电话来对外通讯,或是可使用免手持听筒的耳机及麦克风来对外通讯等因应措施,藉以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但是利用有线的耳机及麦克风接听电话,依然有其不方便之处,比如容易在驾驶汽车时,因转动方向盘或操作排档杆而牵动耳机线,使得耳机脱落。不但造成使用者不便,更可能因捡拾耳机而分心,危害行车安全。
至于在家庭或办公室所使用的无线电话,亦有须手持听筒的不方便性,尤其对于接听需要长时间交谈的电话,或者须一边接听电话,一边双手还需做其他工作时(比如:洗衣服、烹饪、打电脑等),常常需要用头与肩膀夹持听筒,经年累月将造成颈部的不适,实在造成使用者极大的不便。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免手持通讯系统,使无线电话或移动电话甚至有线电话可达到免持听筒的功效。
为达成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一种红外线免手持通讯系统,适用于装配在汽车内或室内的无线电话或移动电话,本发明的免手持通讯系统包括一麦克风、一发射器与一接受器耳机。其中麦克风系以有线方式连接有线/无线电话或移动电话,用以接收第一语音讯号,并将第一语音讯号传送至有线/无线电话/移动电话。发射器连接有线/无线电话/移动电话,用以接收有线/无线电话/移动电话的第二语音讯号,并转换成无线讯号发射出去。接收器耳机则由接收器及耳机构成,接收器用以接收发射器散发的无线讯号,并转换为第三语音讯号让使用者接听。此外,接收器耳机还包括一自动切断电路,在长时间未接获讯号时,会自动切断接收器电源,以节省电力消耗。而有线/无线电话/移动电话还加装一自动接听电路,可在电话铃响后一特定时间即自动接听,而无须使用者作任何动作,达到完全免手持的便利性。
上述本发明的免手持通讯系统,系在使用有线/无线电话/移动电话时,利用线路连接麦克风与电话的发话器,并且将麦克风放置于靠近使用者口部的位置,用以接收使用者发出的语音,以传递出去。至于受话器的部分则是与发射器连接,将电话接收的语音转换成无线讯号传递出去,而使用者系透过装置于身上的接收器与耳机接收电话的语音,其中接收器可以配置于使用者口袋、衣领或胸前等易于接收讯号的位置。至于无线讯号则包括红外线或无线电。由于电话的语音系透过耳机传递至使用者耳部,因此具有良好的保密性,同时透过发射器与接收器耳机的组合,可得到免持听筒的便利性。此外,由于本发明的免手持通讯系统只需在发话器上装置一有线麦克风,以及在受话器上配置一单向无线发射器,配以接收器与耳机,即可达到便利的免持听筒效果,因此可同时兼顾降低成本的优点。本发明的免手持通讯系统除可应用于汽车驾驶员所使用的移动电话或汽车电话外,亦可以应用于一般室内的有线/无线电话。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简要说明:
图1A绘示的是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免手持通讯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图1B及图1C绘示的是依照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免手持通讯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图2绘示的是本发明的免手持通讯系统的车内配置示意图;以及
图3绘示的是本发明的免手持通讯系统的室内配置示意图。
实施例
请参照图1A,其绘示的是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免手持通讯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固昌有限公司,未经固昌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048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互联网对商品进行真伪鉴别的方法
- 下一篇:在线电能表线圈引出法及实施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