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无效
申请号: | 99104868.7 | 申请日: | 199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22C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23 |
发明(设计)人: | 黄式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式彬 |
主分类号: | F02B75/26 | 分类号: | F02B75/26;F02B73/00;F02B5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尤其是有关一种多汽缸的内燃机,其可将多个汽缸同时设置在一旋转单元的周围,同时可将多个旋转单元相串接组装,而能够形成一个多汽缸操作的内燃机。
内燃机(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在现代化的生活中可以说是一种相当重要的动力来源,其可将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的能量转换成机械能输出,而可达到作功的目的,而内燃机的主要部份则是汽缸(cylinder),如何能够将汽缸作适当的安排,以利于提高能量的转换效率,一直是全世界顶尖工程师最瞩目的课题,现今最大的汽缸直径达1500mm以上,其主要是供大吨位的轮船驱动使用,该类汽缸为了提供较大的动力所采用的大容积,往往必须伴随着特殊的散热装置、供油装置、供气装置......等,此即使得内燃机整体的生产成本及维护成本大幅提升,虽然其具有提供大动力的实用性,但在实际使用上并不经济。
近年来由于汽车工业的发达,使得汽车用的内燃机(引擎)在技术上有明显的进步,尤其是各大汽车厂均在其专精的领域中不断的钻研,使得各种型式的内燃机不断被发展完成,当然相关技术亦使得内燃机领域的层次发展更见辉煌。
但现有的内燃机结构配置上均采用固定式汽缸,通过活塞推动连杆带动曲轴转动,以便将动力传出作功,此类设计受限在装配空间上的安排,使得整体所能够达到的变化极为有限,即令是采用V型排列或星形排列的方式来设置汽缸,其所能够达成的效率仍未见显著提高,此显然有加以改进的必要。
本发明人鉴於现有的内燃机在结构配置上未能有大幅度的突破,乃长时间投入研发,先前发展出的台湾第86117085号「多缸内燃机」已获得专利,同时亦已取得美国的专利权,该设计确实为一突破性的设计,但本发明人为将该发明推展至实用性的程度,乃更进一步发展出了具产业上利用价值的内燃机。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其主要是在一外壳中串接组装多组旋转单元,而在各组旋转单元中分别设置环状排列的汽缸,在汽缸作动时会推动旋转单元在外壳中旋转,而能够由旋转单元将旋转动力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其中,主要是在一外壳中串接组装多组旋转单元,而在各组旋转单元中分别设置环状排列的汽缸,各汽缸的中心线与旋转单元的直径以接近垂直的角度设置,各汽缸中的活塞分别以连杆带动一同步齿轮转动,在外壳中央轴向设置一固定轴,在该固定轴上对应旋转单元处设置有管制齿轮,该管制齿轮与各个汽缸的同步齿轮相啮合,另在外壳周围适当位置设有火花塞及进、排气口,在汽缸作动时会推动旋转单元在外壳中旋转,而能够由端部的旋转单元将旋转动力输出。
前述的内燃机,其中,汽缸中的活塞连接的连杆末端以偏心方式连接有一同步齿轮,该同步齿轮中心处以一短轴枢设结合在旋转单元上。
前述的内燃机,其中,在各旋转单元中设置有四个汽缸,同时在外壳上设置有二组相应的火花塞、进气口及排气口。
前述的内燃机,其中,外壳上相应於各组旋转单元的火花塞及进、排气口的位置以间隔一角度的方式设置。
前述的内燃机,其中,外壳中的各旋转单元分别旋转一角度设置,而将外壳上的火花塞及进、排气口的位置以成排设置。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以崭新的设计理念发展出了突破性的内燃机结构,其可以旋转单元作为飞轮来储存能量,又能够以动力轴直接输出动力,无需仰仗现有的曲轴,其在动能输出上更为直接,又其汽缸在位置安排上亦不受空间上的限制,而能够发挥更为优异性能。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
图1:是本发明的旋转单元较佳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中的旋转单元转动45°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活塞、同步齿轮与管制齿轮的元件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部份剖面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旋转单元1的两种汽缸能量输出状况图。
图7:是本发明的旋转单元1的总能量输出状况图。
图8:是本发明的旋转单元2的两种汽缸能量输出状况图。
图9:是本发明的旋转单元2的总能量输出状况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旋转单元3的两种汽缸能量输出状况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旋转单元3的总能量输出状况图。
图12:是本发明的旋转单元4的两种汽缸能量输出状况图。
图13:是本发明的旋转单元4的总能量输出状况图。
图14:是本发明的旋转单元1+旋转单元2的总能量输出状况图。
图15:是本发明的旋转单元3+旋转单元4的总能量输出状况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式彬,未经黄式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048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粉末冶金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料位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