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粒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9105355.9 | 申请日: | 199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272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08 |
发明(设计)人: | 裵锺植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元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01F12/26 | 分类号: | A01F12/26;A01F12/22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涛 |
地址: | 韩国忠***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粒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combine)或收割机(harvester)的脱粒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可以改善脱粒装置的脱粒性能、提高作业速度的脱粒机。
通常,在收获农作物之水稻或大麦及小麦时,能在收割这些作物的同时将谷秸束和谷粒分开并除去的脱粒装置大体上分由在收割上述作物的同时使谷秸束和谷粒相互分开的脱粒装置部和备有多种操作装置、可由驾驶员操作的通常机械装置部构成;在此,所述脱粒装置具有:多种装置,利用移送链将收割的作物进行某种程度地加压及移送同时使谷粒和谷秸束分离,并将分离出的谷粒收起,将谷秸束排出;脱粒部,由为了在作业途中出现异常状况、例如作物供给过多或不能顺畅排出时、拆下所述多种装置以解除上述状况而组装固定的固定配件等构成。
现有脱粒装置在移送农作物的移送部装有1个用于脱粒的脱粒筒,在脱粒筒的出口侧装有输送处理桶,用于将脱粒筒中的谷秸束进行输送处理。
但,在使这种脱粒装置的脱粒筒低速旋转进行脱粒时,会产生尚未脱粒的未脱粒谷秸束,而在高速旋转时,存在使谷物穗粉碎的问题。
由此,目前开发使用了利用双重结构进行脱粒的脱粒装置,如图1所示。图中,双重结构脱粒装置采用了如下的结构,即,该双重结构脱粒装置为分前后装有2个操作筒的双重脱粒操作筒,前侧的操作筒150低速旋转以防止谷粒的损伤,后侧的操作筒110使在前侧未能脱粒而剩余的谷物快速旋转进行脱粒。
但是在这种双重结构的脱粒装置中,仍然存在下述问题,即在水稻潮湿而未经充分干燥的情况下、或作物的含水量高的情况下、或谷秸间混有谷粒的情况下会不经处理使其和谷秸一起排出,而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使后侧操作筒高速旋转会使谷物穗破碎,从而产生未脱粒现象。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开发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谷物的脱粒性能及脱粒精度提高的脱粒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脱粒处理速度的脱粒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进行3次脱粒处理的脱粒筒。
即提供一种由低速的一次脱粒筒、中速的二次脱粒筒和高速的三次脱粒筒构成的脱粒筒。
所述第一、二次脱粒筒通过由原动机驱动的规定的驱动轴,以不同的转速比连接使其旋转,第三次脱粒筒由接收所述驱动轴以规定的转速比传递的旋转力的另外的驱动轴使其旋转。
输送处理桶连在第三次处理桶上,可以使操作齿上的谷秸分离。
附图的简要说明如下:
图1为现有脱粒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脱粒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理想的实施例。
图2为本发明的脱粒装置的局部示意立体图,如图所示,脱粒装置由第一驱动轴10、第二驱动轴20和脱离部50构成,其中,第一驱动轴10由图中未示出的原动机驱动而旋转,第二驱动轴20以规定的转速比和所述第一驱动轴连动而旋转,脱离部50由第一、二驱动轴使其旋转。脱离部50以规定的间隔与筛别网60隔离。
脱粒部50为了使第一脱粒筒51、第二脱粒筒52及第三脱粒筒53以同一轴线(axis)c为中心各自独立旋转而将其安装排列在轴55、56、57上,用于脱粒的操作齿59以规定的间隔排列、形成于各脱粒筒上。
在第一驱动轴10上至少形成有2个齿轮11、12,所述2个齿轮与所述具有同一轴线的2个轴55、56以规定的转速比齿轮结合。
更详细地说,2个轴由使进行低速旋转的第一脱粒筒旋转的第一轴55和进行中速旋转的第二轴56构成,第一轴55和第二轴56具有同一轴线c,第二轴装于第一轴55的内部,从而可以由一个轴10驱动具有不同的旋转速度的脱粒筒。
与第一驱动轴10连动的第二驱动轴20延长设置于脱离部50的长度方向上,在相反侧端部附近和第三脱粒筒以皮带结合,从而使第三脱粒筒旋转。
在此,只要设定第一驱动轴10与各轴55、56的齿轮结合比,设定第二驱动轴20的皮带轮(pulley)21的尺寸,使所述第一脱粒筒的旋转速度为约520rpm左右、第二脱粒筒的旋转速度为约640rpm左右、第三脱粒筒的旋转速度为约640-800rpm左右就可以。
在此,第三次脱粒筒53当然可以由另设的电机驱动,也可以安装无级变速皮带增减旋转速度。
作为参考,一次脱粒筒及二次脱粒筒的长度设定为35cm,三次脱粒筒的长度设定为15cm左右。
在此,与第三脱粒筒53连接配设的输送处理桶70为通用形,省略其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元精密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成元精密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053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鲨鱼钙片
- 下一篇:增加SOD西红柿含量的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