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有机玻璃制作教学模型及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9106533.6 | 申请日: | 199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240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1-12 |
发明(设计)人: | 姚宏儒;方振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宏儒 |
主分类号: | G09B23/04 | 分类号: | G09B23/04 |
代理公司: | 四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永 |
地址: | 239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玻璃 制作 教学 模型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美术教学透明模型。
目前,在所有的大、中、小学校中的绘画基础教学所使用的几何和其它模型(石膏头像等)其材料均为不透明的石膏等材料,主要是以石膏为主。我们都知道模型在绘画基础教学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理解形体的结构特点,形与形体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会立体观察,立体思考,加强对形态和结构的理解、记忆,从而举一反三明自万物的构造法则。
目前在教学中所使用的石膏模型由于材料特性的限制使学生们对结构的理解有很大的难度,石膏模型的最大缺点就在于不透明性,无法使人一目了然。在教学中教师经常教导学生要将物体“看透”,要“看透结构”在描述对象时要将看不见的部分画出来,也就是说要将你面前的物体想象一个透明体,因为石膏模型无法看透,只能是“想透”,实践中要经过很长时间学生才能理解看透的意义,石膏模型从一个固定的角度,只能看到目睹者的物体表面和线条,无法“看透”那些被挡住的结构和形态特征。若要了解其结构,必须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方能知晓。在描述对象时,对那些无法看到的部分,只能凭记忆和理解,推断进行描述。如果本来就没有完全理解形态特征和结构,那么就无法实现准确的描述,对那些理解能力较弱的中、小学生来说确实难度很大,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个中要领,要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在于使被视模型能够“一目了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点,使被视模型达到“一目了然”的用甲基内烯酸甲酯(有机玻璃)制作的教学模型及其方法。
本发明用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制作教学模型可根据各种教学模型结构特点分别采用注塑、挤塑板材加工后粘接等工艺完成。由于使用的材料是透明的,可在教学模型上加画强调形体特征的线条,为区分结构或强调面与面之间的关系,线条可用不同颜色。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增强理解能力。
本发明由于把有机玻璃用在制作教学模型上,使教学模型具有较强透明性,且具有制造工艺灵活、简单等优点。
结合附图说明实施例:
图1、为机玻璃制作的教学模具正方体示意图;
图2、为有机玻璃制作的教学模具四面体示意图;
图3、为有机玻璃制作的教学模具园锥体示意图;
图4、为有机玻璃制作的教学模具球体示意图;
图5、为有机玻璃制作的教学模具圆柱与圆锥插接示意图;
图6、为有机玻璃制作的教学模具圆柱体示意图。
从图1~6中得知:本发明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制作教学模型,可根据各种教学模型结构特点采用注塑、挤塑、板材加工后粘接等方法完成。为了突出各个模型形体特征,还可以在模型上加画强调形体特征的线条,为区分结构或强调面与面之间的关系,线条可采用不同颜色。从主体3锥顶沿轴线向锥底开一个槽,在使用时可将红色三角板2插入槽4内以说明圆锥体的形成是由三角板沿周线旋转一周而形成的,主体3中部的兰色线条1是告诉学生在兰色线以下是圆台,缸线5和兰线1是球体的经线和纬线,让学生理解球体的经线和纬线在不同角度下的状态。圆柱与圆锥插接处用缸线5标出,帮助学生理解圆柱体6插入主体3后交接处的两个圆的形状和在不同角度下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宏儒,未经姚宏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065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导纤维大屏幕显示板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涂肤变白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