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率、高扭力、高支撑的外转子马达无效
申请号: | 99107344.4 | 申请日: | 199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274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29 |
发明(设计)人: | 许俊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俊甫 |
主分类号: | H02K1/16 | 分类号: | H02K1/16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率 扭力 支撑 外转 马达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学领域电动机中的外转子马达,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率、高扭力、高支撑的外转子马达(第七案),其是针对外转子型马达在内定子线槽缠绕激磁线圈时,因其内定子以传统一体成型式的结构所造成绕线困难而导致激磁线圈线槽占积不足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高效率、高扭力、高支撑的外转子马达(第七案)。
现有的外转子马达的内定子的激磁线圈是缠绕轭铁的各个线槽间(如附件1所示),由于轭铁线槽入口端的阻碍导致绕线无法绕得稠密,所以其输出扭矩无法作最有效的提高。此外,因为轭铁线槽入口端的种种限制而导致绕线不便,生产成本高。
为了解决前述的问题,本发明人先后在1999年5月4日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了申请号为99106191.8,发明名称为“高效率、高扭力、高支撑的外转子马达”(第五案),又在1999年5月4日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了申请号为99106192.6,发明名称为“高效率、高扭力、高支撑的外转子马达”(第六案),其中第五案的复数个“弧状T形导磁体27b及绝缘线槽座43”都是独立分离的,而第六案的复数个“弧状T导磁体27b”则是借由系连部42相连,其各有各的特点,因此各有各的适用场合。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外转子型马达在内定子轭铁缠绕激磁线圈时,因其内定子以传统一体成型式的结构所造成绕线困难而导致激磁线圈占积不足的问题,并针对前述的第五案及第六案的不足,本发明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发明高效率、高扭力、高支撑的外转子马达(第七案)。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的外转子型马达在内定子轭铁缠绕激磁线圈时,因其内定子以传统一体成型式的结构所造成绕线困难而导致激磁线圈占积不足的问题,以及前述第五案及第六案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效率、高扭力、高支撑的外转子马达,使其借由相连成一直线的绝缘线槽座可以在“相连成一直线”的状态下,预先把激磁线圈先各自缠绕在绝缘线槽座的线槽内,所以激磁线圈可以“最稠密地”间接缠绕在内定子齿部导磁体的绕线部,以达到内定子激磁线圈“最大的线槽占积率”,进而可有效地提高激磁线圈的电流流通密度,以追求最大的电磁通密度,最终目的可以达成外转子马达最高的运转效率以及运转扭力。
本发明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高扭力、高支撑的外转子马达,使其借由复数个绝缘线槽座是借系连部一体连接,而内定子齿部导磁体则是各自独立分离,组装时再各自插入绝缘线槽座中,因此只需将绝缘槽座弯曲成圆圈状,由于绝缘线槽座为塑胶材质,“可塑性极佳”,因此其系连部很容易被弯曲成圆圈状,弯曲整形更容易、更方便,并可弥补上述第五案及第六案的不足,而可以达到更完整、更完美的境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高扭力、高支撑的外转子马达,使其借由相连成一直线的绝缘线槽座可在“相连成一直线”的状态下,预先把激磁线圈先各自缠绕在绝缘线槽座的线槽内,再把套装有绝缘线槽座及绕激磁线圈的各个内定子齿部导磁体末端嵌入定子芯导磁体的外周缘嵌镶槽,而具有不但绕线方便,而且组装方便迅速的功效。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高扭力、高支撑的外转子马达,使其内定子齿部导磁体镶嵌入定子芯导磁体组合完成后的内定子部,借由一支螺栓及端板迫锁于内定子基座中心柱定位端末端的中心螺丝孔而固定于内定子基座。或借数支螺栓及端板迫锁于内定子基座中心柱定位端的底端外周缘的定位螺丝孔而固定于内定子基座。因此可对定子芯导磁体、内定子齿部导磁体施予“轴向”锁固效果,使对定子芯导磁体、内定子齿部导磁体完全牢固地被固定于内定子基座中心柱定位端外缘,达到更强固的固定效果,可彻底解决内定子与外转子之间因电枢效应或振动冲击,而导致定子芯导磁体、内定子齿部导磁体之间移动易位而造成磁场变异及混乱的现象,使定子芯导磁体、复数支内定子齿部导磁体始终能够牢固且精准地与外转子作电枢效应。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高扭力、高支撑的外转子马达,使其绝缘线槽座可在缠绕激磁线圈完成之后再穿入内定子齿部导磁体的绕线部,使激磁线圈与内定子齿部导磁体之间建立耐高压绝缘,使外转子马达能够输入较高的电压,而可确保马达的耐压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俊甫,未经许俊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073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